重庆明年底完成三峡库区移民任务
从三峡大坝到涪陵的4天里,33家中外媒体组成的采访团看大坝、察水质、访移民、观新城,穿越了600多公里的库区。采访活动昨日结束,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在涪陵区召开新闻发布会,由重庆市政府介绍三峡库区移民及经济社会发展概况,并对中外媒体关心的问题进行了解答。
三峡工程移民搬迁规模和安置难度为世界之最,三峡工程的成败关键在移民。副市长谭栖伟昨日向中外记者宣布,重庆三峡移民任务可提前一年完成。
【移民任务】
最后一期任务明年底前结束
谭栖伟说,三峡工程淹没面积之大、移民数量之多,在古今中外水利建设史上绝无仅有。目前,我市已完成库区移民的主体任务——截至10月底,我市已搬迁安置移民106.5万人,占规划任务93.5%,其中外迁移民16.17万人;复建房屋任务完成比例达99.07%;调整搬迁淹没企业任务完成99.6%;淹没线下的大量历史文物得到了抢救性保护。
谭栖伟说,全市累计完成移民投资451.99亿元,违规违纪使用比率仅1.36%。,未出现一件因移民补偿金不到位而引发的上访。
他说,我市已启动最后一期移民工作,明年底之前结束,重庆三峡移民任务可提前一年完成。
【江河水质】
干支流水质稳定在二三类间
江河水质达到三类,即可作为饮用水源。谭栖伟在发布会上表示,三峡水库156米蓄水后,库区长江干支流水质总体保持在二类和三类水平。
他说,库区生态环境总体稳定。43座城镇污水处理厂和27座垃圾处理厂已投运,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置率达80%,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90%,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3%,库区有600多艘船舶安装了生活污水净化处理装置。目前,库区有23个污水处理项目和22个垃圾处理项目正在建设,将在明年投用。
此外,我市在库区周边绿化造林32万亩,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得到加强,完成二、三期崩滑体和坍岸治理项目366处,完成移民迁建区高切坡治理2382处,建立了专业监测与群测群防相结合的地质环境监测预警系统。
【库区经济】
GDP增速高于全市平均水平
谭栖伟介绍,近十年来,库区经济社会发展出现重大转机,移民生活质量逐步提高。库区15个区县GDP年均增长10.3%,高出全市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
库区群众在移民开发中得到的实惠越来越多,农村移民、城乡居民移民人均住房面积分别达到41平方米和25平方米,均比搬迁前增加十余平方米;库区绝对贫困人口由102.2万减少到去年的32.7万;移民后期扶持政策正在兑现实施,累计完成后期扶持项目近1400个,50万移民从中受益。
同时,截至10月,29个中央部委和20个兄弟省市累计对口支援库区资金192亿元,为库区培训各类人员十多万人次,培训移民致富带头人3000多人。全国名优企业正向库区汇集,改善了库区的产业结构,激发了库区的创新活力。
【移民就业】
移民“零就业”家庭已消除
谭栖伟还表示,我市已成功消除城镇移民家庭“零就业”和农村移民家庭“零就业转移”现象。我市把劳务经济看作库区的“第一经济”,计划在年底前培训、培育移民致富带头人和劳务经纪人各1000名,在明年6月底前带动4万移民就业,实现1∶20的带动就业目标。
据介绍,在移民过程中,有10万有技术、有一定资本金的农村移民“农转非”进城。因技术的更新和市场的变化,他们中的少数人出现了生活困难。政府正着手免费为他们培训新的技能,提供公益性就业岗位、小额贷款和组织劳务输出。
【人口转移】
一圈具备吸纳两翼人口能力
谭栖伟还详细阐述了我市的“一圈两翼”规划。他说,目前“一圈”地区人口占全市的60%,但经济总量占到全市78%,因而具备吸纳“两翼”人口的能力。
他说,实施“一圈两翼”规划具有三重意义:一是承载人口资源环境强的地区可增加人口,承载人口资源环境弱的地区则应减少人口,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二是发达国家城镇化率在80%以上,我市目前仅为48%,城镇化率的提高,人民物质生活水平可相应提高;三是我市农村人均耕地面积1.1亩,库区仅0.76亩,要增加人均耕地量,必须使人口向城镇转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