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拟为百万农民工建档案
档案部门向社会征求意见如果可行将在明年建立农民工个人档案
本报讯 (记者李海夫通讯员李志刚顾丹 实习生赵芬芬)学生有学籍档案,干部有干部档案,武汉约130万农民工也可能拥有自己的档案。
据悉,这是武汉首次考虑为进城农民工建立档案,如果社会各方认为有建立的必要,武汉档案部门将在明年为农民工建立个人档案。
武昌区档案局负责人:
如可行,明年将建农民工档案
昨日,武昌区档案局在武昌水果湖活动现场义务为市民服务,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向前来咨询的市民开展“农民工是否需要建立档案”的调查。
为农民工建立档案究竟有什么好处?武昌区档案局一负责人介绍,现在干部、学生都有档案,能够真实地记录自己的工作轨迹,家庭情况和工作情况在档案里一目了然。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在城市工作期间,也是城市中的一员,如给其建立档案,能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比如档案能证明劳动关系,还能反映用人单位是否给农民工办理保险等情况。此外,还能给农民工务工带来方便,比如档案中有农民工的特长,工作记录,相当于农民工的简历,让用人单位感到情况真实。
该负责人介绍,如果社会各方认为有建立的必要性,档案部门及其他相关部门将要求用工单位建立农民工档案。可行能在明年实行。
农民工:
简直不敢相信自己也会有档案
据武汉劳动部门今年披露的数字,武汉市现有农民工130万人左右。
昨日,在活动现场,几名农民工听说档案部门考虑为自己建立档案,都不敢相信是真的。汉口一工地做建筑工的孙师傅,今年34岁,来自河南信阳。他是来咨询老板拖欠工资问题的,当他来到武昌区档案局咨询点前,档案局向其咨询意见,他在“民生档案利用需求调查表”的农民工档案选项上重重打了一个勾勾。
孙师傅介绍,如果拥有档案,用工老板不签订劳动合同,档案的一些记录也会能证明有劳动关系,还有自己的特长和工作经历也能通过档案有个真实的反映。现场还有几名农民工也有这样的想法。
社会学家:
此举是尊重农民工的体现
“档案部门考虑到农民工有档案便于查阅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此举的出发点是好的。”昨日,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尚重生介绍,万一用工单位恶意将一些不良信息放到农民工的档案中,可能影响农民工的就业。如果真的建立了农民工档案,希望用工单位放入一些材料前或者入网前,让农民工知晓。
武汉大学社会学教授周运清对此持赞同的看法,他介绍,为农民工建立档案体现了尊重农民工的社会地位,还能证明农民工基本情况、技能,相对农民工自己介绍来说,让用工单位觉得信息更可信。如果收费,物价部门也应规定收取工本费,不应成为农民工的负担。
您对武汉档案部门为进城农民工建立档案有什么宝贵的意见或者建议,请拨打本报新闻热线027—87666666,为档案部门献计献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