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孙弢 实习生魏连秀 “我的母语是菲律宾语,第二外语是英语和汉语,我非常希望能够成为一名服务北京奥运会、残奥会的志愿者。”听着这一口字正腔圆的普通话,你很难想象眼前这位留学生志愿者申请人学习汉语只有短短半年多的时间。“今天来报名的很多留学生汉语说得都不错,让我们这些工作人员都挺吃惊的。”来自市学联的一位工作人员一边指导前来报名的留学生填写表格,一边感慨地说道。在北京语言大学会议中心,由北京奥组委志愿者部、奥组委国际联络部等7个部门联合组织的留学生小语种专业志愿者语言测试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上午九时测试刚一开始,两张不大的签到台便一下子被热情的留学生们围得水泄不通,其中不乏一些特意从外校赶来参加测试的留学生,来自印尼的黄慧慧便是其中的一位。“我从一位朋友那里得知今天北语会有这样一个语言测试,就特意向学校请假赶过来参加。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是我的梦想,虽然我的专业是程序设计,和语言并没有太多的关联,但前两天我从报纸上看到北京奥组委仍然需要一些小语种的志愿者。作为一名在北京上学的外国留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语言特长,为北京奥运会出一份力我感觉十分自豪。”黄慧慧用颇为流利的汉语对记者说道。
“奥运会结束后,你们是否愿意承担残奥会志愿者的工作?培训可能会利用周末的时间进行,你们是否有问题?”与想象中面试应有的紧张与严肃不同,测试更像是一次轻松而随意的谈话。“语言测试主要采取面试的形式进行,通过与留学生面对面地交流,对他们的汉语交流能力、个人素质及综合知识进行测试,并对其母语及服务意愿进行初步的了解。”对此,来自奥组委国际联络部的主考官解释说。
“考场气氛很轻松,完全没有想象中那么紧张,考官也很亲切,就像平时聊天一样,一点距离感都没有。”刚刚参加完面试,信心满满地走出考场的柯赛文笑着告诉记者,“我在加拿大上学的时候就十分热衷于各种各样的志愿工作,现在能够有机会为北京奥运会服务,我感觉特别兴奋。本来明年7月我的学业就全部完成了,但如果我能够顺利通过这次测试,成为一名奥运会志愿者的话,我会把签证延期,继续留在北京一心一意地为奥运会服务。”
“留学生小语种专业志愿者语言测试分别在北京大学和北京语言大学两个测试点展开。从上午九时开始,一共有来自50多个国家的300多名留学生志愿者申请人参加了测试,测试范围涉及42个语种,弥补了12个稀缺语种的资源空白。参加测试的留学生志愿者申请人平均年龄约为22岁,其中83%以上具有本科学历以上学位,80%以上留学生志愿者申请人愿意参加残奥会志愿服务。”奥组委志愿者部的负责人介绍说。
不同的国籍、不同的肤色、不同的语言,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留学生志愿者申请人在同一个梦想的牵引之下走到了一起。“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句北京奥运会主题口号在这些热心于北京奥运会志愿服务的留学生身上得到了最为真实的体现。RJ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