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近日,笔者在农村一些地区调研时了解到,目前农民的金融素质和农村金融知识普及不容乐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不相适应。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一是农民金融基本常识贫乏。
所调查的农民中近50%不能准确识别假币,不知道存单丢失后如何挂失,不能正确填写存取款凭条,对于电子汇总、银行信用卡和个人理财业务等更是知之甚少。大部分农民仍是“汇款到邮局,出门带现金”。二是农民金融理财意识淡薄。所调查的农民近80%不知道信贷、结算、利率等方面的政策与金融法规知识,根本没有投资债券、基金和股票的想法。三是农民金融信息来源少。有30%的农户通过到信用社咨询获得存、贷款融资的金融信息,10%的农户从乡镇政府、村集体的宣传中获得,其余的农户从广播、电视和报刊中获得或与其他农民交流获得。四是农民对农村金融机构业务缺乏了解。绝大部分农民只知道信用社经营传统的存贷款业务,且以吸收存款为主,对贷款的种类、期限、利息计算等了解不够,很多农民只在耕地资金有缺口时才想到申请贷款,对消费信贷、助学信贷、小额信用贷款等新的贷款品种及支农惠农政策了解不多。五是农民金融法律知识匮乏。随着农民参与经济金融活动的增多,常会遇到一些金融纠纷,需要法律手段解决,为保障自己的合法权益,农民迫切需要了解有关金融法律知识。
金融机构宣传不足是导致农民金融知识贫乏的主要原因。尽管金融机构进行过多种形式的宣传,但是主要集中在城镇,且行为短期化,宣传方式不灵活,宣传活动没有充分考虑到农民文化素质的差异。以图书、文字资料、简单说教为主的宣传方式不适合文化素质较低的农民群体,宣传效果不明显。由于开展金融知识下乡活动需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以追求商业效益为目的各家银行业金融机构,特别是非涉农机构,对开展活动缺乏内在动力。同时,金融机构网点布局不合理、传播渠道单一,也影响了农村人员对金融机构和金融业务的了解。
农村金融知识普及是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为此,应建立由政府主导、金融机构主办、相关部门联动的宣传体系和长效机制,以切实推进农村金融知识普及工作。一是拓宽金融知识传播渠道。金融部门要积极与各级政府做好沟通协调工作,将金融知识宣传纳入公益性文化事业,借助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电影放映、电视进万家、农家书屋等覆盖全社会的完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大金融知识宣传。二是创新金融知识传播载体。金融部门要运用高新科技和先进技术手段创建一批图文并茂、声像互动、群众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金融知识传播载体。针对农民接受教育的程度,结合当地文化传播的形式,诸如快板、小戏、二人台等民间艺术形式开展丰富多彩的金融知识宣传。三是整合资源,合理布局农村金融网点。目前,农村金融机构只有农村信用社和邮政储蓄,这种单一的金融结构布局已不能适应农村经济发展需要和农民对金融知识的需求。四是培养一支农村金融知识宣传队伍。农村金融机构要利用其贴近农民、熟悉农村的优势,通过举办农民夜校,聘请义务宣讲员,开展现场演示银行业务流程等形式,帮助农民朋友更深入地了解金融产品和服务,使金融知识宣传扎根农村。
张爱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