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 |
石油到食用油价格的结构性上涨
美国政府的能源战略,导致粮食价格出现全球性震荡,给发展中国家带来极大的经济压力。但中国政府通过宏观调控,正努力抑制价格上涨,保证供应,降低这种全球性价格影响,保障人民的生活水平。
主笔◎邢海洋
石油和大豆的纽带
石油与大豆,一个是埋藏于地下的矿物燃料,一个是生长于地表的作物。一个生成于亿万年前的地质时代,一个是一年一季,人工种植。
至今,“发改委”尚未放开成品油的零售价格,消费者仍享受着相当于80余美元/桶的汽油“补贴价”。大豆却是与国际完全接轨,大豆价格上涨的直接后果是大豆油上涨,同样在期货市场,大豆油上涨到9700元/吨,一年中价格上涨了近一半,相对于两年前则翻了番。原料的上涨直接作用于厂商,最终传导给消费者。11月初的批发市场上,色拉油、豆油和花生油不约而同地涨价近10%,构成了猪肉等肉类之后又一推动物价上涨的动力。
大豆何以如此上涨?直接原因是我国北部夏天的大旱,但天气之外则是今年播种面积锐减。农民放弃种豆后,很多土地要么撂荒,要么改种玉米,这就把我们的思考引向两个方向,一是种植大豆已经没有了经济价值,二是农产品品种间的投入和收益不平衡。这两点又分别引出两段历史,一可以追溯到1995年来我国大豆产业一步步被国际市场打垮的历史;二则是2005年8月8日,美国《新能源法案》正式生效,开始大规模补贴玉米乙醇的提炼,美国的生物能源政策导致玉米提价,至此,石油与大豆的联系正式开始。
提倡生物能源替代化石能源缓解石油不断上涨的压力,美国政府似乎并没有做错什么。但面对油价上涨,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美国至少有四种政策选择:一是提高汽车能耗标准;二是严肃监管措施,打击擅自提高油价行为;三是加大对美国近海和本土的石油开采;四是寻求替代能源。这就是所谓的“四轮驱动”,但4个轮子的能源法案直到今天还在争议之中,美国汽车最低能耗标准20年都没有变动过,玉米乙醇补贴却先期出台了。
实际上,美国应用燃料乙醇的经济政策始自1978年的联邦《能源税收法案》,当时美国政府为鼓励乙醇汽油的使用,免除乙醇汽油4美分/加仑的消费税。此后,联邦政府对乙醇汽油的消费税减免一直在4~6美分/加仑浮动。但4~6美分的补贴对当时一两美元的汽油价格只是象征性的,对厂商不构成很大激励,只是在石油价格上涨后,玉米乙醇生产才加速,2004年燃料乙醇的生产量达34亿加仑(约1014万吨)。《新能源法案》为燃料乙醇逐年设定了目标,2012年将是2004年的一倍,75亿加仑。今年,在国际能源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布什政府提出新的能源战略目标,并要求国会通过相应法律,强制美国消费者到2017年每年消费350亿加仑的替代燃料。
现在,政府对燃料乙醇的补贴达到每年50亿~70亿美元,每加仑汽油里相当于有1美元。据美国农业部首席经济师的统计,美国生产乙醇的成本为每加仑2.50美元。如果除去政府补贴,乙醇生产成本将高达每加仑3.50美元,甚至更高。如果取消政府补贴,乙醇的价格优势将很快消失,正是政府补贴使生物能源得以立足市场。
大规模补贴的结果,需求带动玉米价格翻倍上涨,玉米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3月美国农业部(USDA)公布的报告透露,美国2007年农民玉米种植面积将达到9050万英亩,比2006年增加了15%,也是1944年以来最多的年份。玉米种植热还带动了美国中西部耕地价格走高,一年前每英亩仅售4500美元的土地,如今已涨至6000美元。2006年,美国玉米价格更是翻倍上扬,创下了10年新高。
我国的大豆危机正是在这种情形下埋下隐患。玉米价格暴涨时,与其有互补性的大豆受到抑制,此消彼长的结果,今年6月底美国农业部数据出台,今年美国大豆种植面积为6408万英亩,远低于分析师预估,是1995年以来最低水准。此外,今年玉米种植面积预估为9289万英亩,高于3月时预估的9050万英亩,是60多年来的最高水准。小麦种植面积预估也被上调至6050.5万英亩。种植数据出来,再也没什么阻止大豆的上涨了。其实,早在2006年10月,预感到玉米和大豆将要发生“角色互换”的先知先觉的投资者即开始做多大豆,从去年9月的5.4美元/蒲式耳一路涨到今年11月的11美元/蒲式耳。
在美国,厂商选择了玉米。在欧洲气候不适合玉米生长,炼厂以小麦做原料,自然成本也提高了。
[1] [2] [3] [4]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