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时评
谢芳
看看我们身边,到处都是保护地球气候系统的机会:我们的家换了节能灯泡了吗?我们的“股民”或者“基民”是否能多一点环境投资意识,多多购买绿色企业的股票或者债券?我们是否认真进行了垃圾分类处理,因为垃圾焚烧处理的能耗非常巨大……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3次缔约方大会和《京都议定书》第3次缔约方会议12月3日至14日正在印尼的巴厘岛举行,这次大会受到了全世界的高度关注,原因绝不是偶然的。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IPCC)发表的第四次评估报告指出,地球气候系统发生的变化正在加速。现在,全世界的人们已经从自己身边的事例明显感受到,地球气候系统的变化正在对他们的生产和日常生活带来巨大的影响。
近年来,各国间气候变化的谈判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两年前在蒙特利尔开始的两个进程(气候公约下的对话进程和《京都议定书》之下关于发达国家在2012年之后进一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谈判)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为了应对正在加速的气候变化,世界各种政治力量正在加紧动员,试图推进全球气候变化谈判,并使其朝着对自己有利的方向发展。从今年6月的“八国集团首脑会议”,到9月的“亚太经合首脑会议”,联合国安理会和联合国大会关于气候变化的辩论,再到联合国秘书长召集的联大高级别会议,无不将气候变化作为首要议题之一。这些日益聚集中的政治力量和全世界的期盼,都指向了正在举行的巴厘大会,期望巴厘大会能就人类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行动迅速做出新的战略部署。
本次巴厘大会要解决什么问题呢?从技术上说,巴厘大会是要启动一个新的气候变化谈判进程并为这一谈判做出安排,用西方人爱用的说法,是要为今后两年的气候变化谈判制定一个“路线图”:即要解决谈不谈,谈什么,怎么谈的问题。
具体来说,本次巴厘大会的目标包括如下一些内容:
1、依据最新的科学事实,为全球温室气体减排做出长远规划(如到2050年);
2、确定发达国家近期有法律拘束力的减排目标。京都议定书规定到2012年第一承诺期结束时,发达国家整体的排放量应比1990年减少至少5%。而2012年以后到2020年(或2025年)这些国家应当减少的量,要通过谈判解决;
3、发展中国家,特别是那些排放量大的发展中国家,如何为全球温室气体的减排作出贡献。《京都议定书》没有为发展中国家规定有法律拘束力的减排目标,因为根据气候变化公约的规定,发展中国家的首要问题还是经济发展、摆脱贫困。但发展中国家也要在不影响其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为减缓气候变化做出贡献;
4、探讨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化问题。由于解决气候变化问题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因此人类如何适应气候变化的问题相当严峻,对于穷国和小岛屿国家而言就更是如此;
5、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需要在人类使用能源的方式上和所应用的能源技术上做出重大改变,既实行所谓的“低碳经济”。这将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有力的政策措施和清洁能源技术的推广和突破,而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如果到2030年将世界温室气体的排放降低到目前的水平,预计届时世界将需要2000亿美元的额外投入(不包括适应所需资金),其中86%左右将必须依靠私人投资筹措。如何通过有效的政策和技术措施引导世界走向“低碳经济”,是全世界亟待商讨解决的。
从国际政治角度说,气候变化的焦点在于谁应承担更多的减排责任以及如何承担各自的责任,也就是谁应当为减缓气候变化付出更大的代价。显然,气候变化问题又事关南北关系和各国经济竞争力的消长。
对此,发展中国家一贯认为,发达国家在过去两百年的经济发展中排放了大量的温室气体,应当对目前的气候变暖承担主要责任,应率先采取减缓气候变化的措施。发展中国家的第一要务是发展经济、摆脱贫困,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则只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采取行动,并必须得到发达国家的资金与技术支持。发达国家则认为,发展中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将逐渐超过发达国家,应当承担同样的减排责任,特别是其中新兴的发展中经济大国(主要指中国、印度、巴西、南非、墨西哥等国),因为这些国家正在迅速成为它们有力的竞争对手。
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已经日益同中国建立和谐社会和可持续发展的总政策融为一体,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已经成为中国构建和谐社会行动的一部分。每一个普通公民都不妨树立一个朴素的环境意识:凡是有利于能源和资源节约的行动、凡是有利于可再生能源和资源利用的行动,都是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的,而这正关乎着我们全人类共同的命运。
(作者单位:北京市社会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