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集体舞在我市推广已经有段时间了。近日记者走访小学校园时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现象:当跳到需要手拉手的部分时,有些小学生竟用尺子或书本当连接道具。专家认为,由于社会环境的影响,小学生的性别意识萌醒较早,在小学开设适当的两性交往心理课成了当务之急。
一支铅笔一人握一头
小学生用道具代替拉手
这事还是一位家长先注意到的。前几天,家住文化路的王女士像往常一样,晚饭后跟女儿聊起学校里的事。女儿连说带比划,向妈妈演示了学跳校园舞的事。“妈妈,跳舞的时候经常得手拉手,我可不跟那些脏兮兮的男孩拉手。你知道我怎么做的吗?学跳舞之前,我偷偷带一支铅笔,遇到手拉手的部分,就拿出来铅笔,两个人一人握住一边,这样就不用拉手了。”女儿边说边拿起一支笔给王女士演示着,“要是忘了带铅笔,就用小手指勾一下。”
一听这话,王女士有些哭笑不得,她对女儿说:“你还是小孩子,怎么这么封建?拉拉手怕什么?”没想到女儿一脸认真地回答说:“那可不行,跟男同学拉手,同学们会笑话我的,他们会说我跟男孩关系不正常。”王女士又问女儿:“你的同学也这样吗?”女儿回答:“都这样,大家有的拿书,有的拿笔,还有的拿尺子,反正不能随便拉手。”
孩子这么小,却有这么强烈的性别观念,这让王女士始料不及。她从来没有跟女儿讲过要跟男孩子划清界限之类的话;而且,从女儿的描述中,学校很多学生都这样。
听了王女士的讲述后,记者也感到惊讶,原以为现在的学生都比较开放,没想到竟然有这样的现象。这会不会是个别现象?带着这个疑问,记者又走访了芝罘区数所小学,结果发现了不少类似的情况。
跳完集体舞洗手表“清白”
小学生们坦言因为“害羞”
昨天,记者来到北马路小学,吕艳萍老师正在教四年级二班的学生跳校园集体舞。记者观察了一下队形,基本是男孩与女孩结成舞伴。
“来,舞伴拉起对方的手,分别向两边迈一步,举起另一只手。”吕老师的话音刚落,孩子们开始嘟囔起来,尤其是女孩子。“要拉手啊,多不好意思呀。”一个女孩小声说。“同学们,跳舞是有益身心健康的集体活动,没什么好害羞的,快拉起手来。”吕老师见此情景,忙做工作。磨蹭了一会儿,这个小女孩看别的同学都拉起了手,才把手伸给对方。
“我们课堂上从来不对学生讲"异性要保持距离"之类的话,好像是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自然而然就有性别意识了。”说起原因,四年级二班的班主任老师王晓君也很纳闷。
听听当事人的想法也许能找到原因。记者找来10个小学生开了个“座谈会”。“跳校园集体舞好不好?”记者问,同学们异口同声回答“好”,随后几个女同学接了一句:“就是舞伴是男的不太好,跟女的跳就更好了。”“为什么?”“害羞呗。”在场的男女同学又同时说出这句话,再次默契了一把。一个叫高麓翔的男孩说,学跳集体舞后,他一直跟一个女同学是舞伴,结果同学们调侃说他们很般配,气得他直“吐口水”。“跳完舞后,我们都去洗手。”金可言同学说,这样做不是因为手脏了,而是因为接触到了异性的手。孩子们的话引起王晓君老师的重视,她趁机给同学们上起心理课,引导他们正确对待这种异性接触。
在新海阳小学,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尤其是高年级同学。勾手指、拉衣袖、洗手则是这些小学生们应对拉手等异性接触的共同方法。
三年级是性别分水岭
据分析是怕惹“绯闻”
“这样的情况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以前很少,校园舞的推广让这个问题明显暴露出来。”王晓君老师说。她告诉记者,以前组织学生去看电影,为了保证安全,老师通常让学生们手牵手过马路,一些同学对老师的这一要求很抗拒,磨蹭半天,最后只伸出一个小指头给异性同学,还有的干脆让别人拽着衣袖。针对这种情况,班主任也特意开导过学生。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具有普遍性。
王老师观察发现,三年级是这种情况的分水岭。一二年级的学生很痛快就拉起了手,而且握得紧紧的,3年级以上的同学则开始害羞,并刻意与异性保持距离。“这也是孩子们成长的表现。”王老师分析说。
新海阳小学的黄月霞老师同样发现了这个问题,尤其是最初学集体舞时,有的学生、尤其是高年级的学生,确实表现出羞涩、排斥的现象。后来经过仔细观察与沟通,黄老师发现他们并不是真的羞涩,而是“做给别人看的一种表现”。她说,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开始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如果跳集体舞时,某位同学表现出一副"亲热"的样子,就可能被大家笑话。为了避免成为别人口中的“绯闻对象”,他们便“装”出一种很在乎的样子,其实他们内心并没有真正去在意的。
黄老师说,要解决这个问题也不难。他们学校的音乐老师一般都很年轻,老师们的说服马上就让孩子们抹掉了“伪装”。有的小家伙拉手跳舞后,故意跑去洗手,以示自己的“清白”,老师便会故意调侃说:明天大家都把手洗干净点啊,否则人家不选你做舞伴了呀。瞧,老师巧妙地把话题进行了转移,还表示,大人根本就没往“那方面”想,小孩子就更用不着故弄玄虚啦。
小学生性意识已经觉醒
异性交往教育迫在眉睫
采访中记者发现,由于小学生年级较小,学校和家长都没有刻意对他们进行两性相处的相关教育。专家认为,10岁左右的孩子已经进入性心理发展的异性疏远期,性别意识已经觉醒,因此引导他们正确对待异性交往应当被重视起来。
现在,不少小学都设有心理咨询室,还有专门为学生设置的小信箱,学生的困扰通过信件解决,但主要是针对个别学生的个别辅导,小学生如何与异性相处的教育还未普及。
家住三站附近的刘女士的女儿今年读二年级,也曾经因为与男同学走得较近惹过“绯闻”,为此女儿还大哭一场。当时她只是开导孩子不要在意别人的不实看法,并没有想过要教育孩子如何跟异性相处。大部分家长都认为,孩子上了初中以后才有必要进行两性教育,主要是防止出现早恋的情况。“小学生还小,说了他们也不会明白。”一位家长这样说。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徐轶敏否定了这一说法。他告诉记者,每个人从童年开始就有和异性交往的欲望,人类快乐的、亲密的的情感是靠和异性的交往来完成的,交往的过程就是性心理的自我构建的过程。10-15岁的孩子一般正处在小学高年级和初中阶段,他们刚刚告别两小无猜的异性交往期,进入性心理发展的异性疏远期,这个时期伴随着身体的发育,心理上对“性”产生了极大兴趣,内心深处产生近距离接近异性愿望的萌芽。但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他们间的交往一般是“里热外冷”和“欲擒故纵”的方式。学生跳校园集体舞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正体现着他们的性意识已觉醒,对性有了关注和困惑。
徐轶敏认为,小学也不能忽视两性教育,这并不是说要给学生们上复杂的生理课,而应该着重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两性交往心态。哪些接触是正常的交往,哪些行为应该适当注意,让孩子们从小正确看待男女关系。校园集体舞对促进学生正常性心理的发展有积极促进作用,他建议学校向敏感学生宣传一些性生理和性心理方面的知识,帮助他们解开藏在心底的困惑,同时肯定跳集体舞是同学间的正常活动;作为学生的家长,特别是女孩子的家长,不要时不时向孩子灌输“男女授受不亲”的观念,大家所担心的“早恋”问题往往是家长将孩子的情感发展和孩子的学习活动对立起来,或没有给孩子提供良好的家庭情感环境,导致孩子逆反或过度补偿而引起的。作为家长如果老是对孩子说“不要和男孩或女孩玩”之类的话,那么在孩子跳集体舞时和异性有身体接触之后,心中就会产生不洁感和罪恶感,导致孩子的烦恼和困惑,产生诸如反复洗手之类的行为,不利于正常性心理的发展,严重时会出现性心理的异常。(记者李凤) (来源:水母网-今晨6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