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财富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福利的增加。沙特人告诉我们,在沙特,由于教育、医疗是免费的,上学、看病不需要花钱,并且,沙特全国免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和商业税收都没有。
“TwentyFiveRiyals(25里亚尔,约合人民币50元)!”身材瘦小、皮肤略黑的印度籍出租车司机说。
“怎么这么贵?”尽管有些迟疑,还是没和他争论。下车后,和乘另一辆车的几个同伴一沟通,才知道真的多付了不少——他们只要17里亚尔,是正常打表的价格。
这是在沙特的一个小插曲,惟一一次乘坐计程车,即遭遇印度人的“快刀”。不过话又说回来,如果换乘另一辆车,即使可避免被“宰”,也是避免被好的印度司机或菲律宾司机“宰一刀”——可以肯定的是,在利雅得,几乎很难碰上一个“好或坏”的“沙特国籍的阿拉伯司机”。
“阿拉伯司机”们哪儿去了?他们除了部分自发前往伊拉克参加“圣战”,部分在国外游历外,呆在沙特国内的大多数或许正开着私家车在利雅得等城市的马路上飞驰呢。因为,他们无需挣这些辛苦钱贴补家用。
还因为,他们睡在行走在石油上——真主赐给他们的“黑色黄金”储存在脚下的土地。据沙特石油大臣纳伊米透露,到2006年底,其石油储量超过2640亿桶,约占全球石油已探明储量的1/4。原油价格逐渐高企,财富也源源不断地流进这个国家和人民的口袋。
利雅得街头,汽车穿梭不息,却罕见公共交通工具,除了出租车。沙特国内常见的91号和95号汽油,价格分别为0.3里亚尔每升(约合人民币0.6元)和0.6里亚尔每升(约合人民币1.2元),仅为中国的1/5。并且,这一价格比之前还有所下降。“4年来,沙特的汽油基本上没涨价”,在中国待过多年并会说一口中文的沙特小伙儿赛乐(中文名)证实说。
国家财富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社会福利的增加。在沙特,由于教育、医疗是免费的,上学、看病不需要花钱。并且,沙特全国免税,个人所得税、关税和商业税收,都没有。这样的结果是,很多商品的价格,都比外国要低,比如进口名牌手表,一般都要比中国大陆低几千元。
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问题。来沙特前,国内的传说是沙特水比油贵,按照常规推测,这非常合乎情理——沙漠产油而缺水,物以稀为贵,符合供求规律。而来这里后才发现,除了部分进口矿泉水价格不菲外,居民用水几近于免费。并且,电、房租等都很便宜。
中国驻沙特大使馆商务处就从利雅得一户普通居民家里租下一幢接近2000平方米的带花园两层小楼,一年的租金仅为70万元人民币,“一平方米的日租金大约1元人民币”。并且,这里用电很便宜,每度只需要人民币0.1元左右;水费几近忽略不计,他们的沙特房东,干脆就免去了水费。
这里有着低廉的商务成本。然而,中国驻沙特大使馆商务处的官员告诉我们,国内很多企业来考察后还是选择了离开,原因是这里的行政工作效率太低。据说我使馆人员和沙方商谈某件事,往往要和沙特方面反复沟通后才能确定,“不过,遇到他们着急的事情,可就希望我们马上就要做好”。
记者就曾领略到了当地人的办事效率。欧佩克峰会期间,记者一行在拍了4次照并多次催促查询后,才在峰会开始前不久拿到自己的证件。而在欢迎12国元首仪式并晚宴的那天晚上,由于沙方工作人员用阿拉伯语填写宴会邀请卡并用阿拉伯语念名字对号领取,结果是几个志愿者费了老大劲儿也没把卡发完,直到欢迎仪式开始前还有上百名各国与会人员没拿到自己的邀请卡。
尽管工作效率不敢恭维,本地人却只愿做政府机关、银行、大公司和民营企业(家庭作坊式)的管理者,其他服务行业基本上都交给了外国人。利雅得街头看到搞建设的工人,不是来自印度就是来自菲律宾,当然,也有些来自中国。
这些,沙特官方已有所察觉。由于本地人不愿开出租车,印度、菲律宾等国的外来打工者填充了这个空白。沙特政府特意采取措施鼓励本国人开出租车,2006年就曾更换新款车,规定只准沙特国籍的人开。甚至,为了减少就业压力,沙特政府规定外国公司进入沙特合资或独资建厂,一定要招收一定比例的沙特本地人。
显而易见的是,他们在为石油开采完后未雨绸缪。在11月18日通过的《利雅得宣言》中,“有效地管理和延长开采以便能够维持发展和荫及子孙后代”的表述,意味着欧佩克成员国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然而,普通沙特人似乎并没意识到。他们还如以往一样生活着、祈祷着、享受着“真主赐给的”高福利生活。(许凯) (来源:国际金融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