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郑州12月7日消息(记者辛如记赵飞实习记者葛朝兴)近日,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配合市内基本建设,在郑州市西开发区发掘清理一批古代墓葬,共50座,其中战国墓葬35座,东汉墓葬15座。发掘区地层堆积已被破坏,不见文化层堆积,无房址、道路等遗迹现象,应为古墓葬区。
战国墓葬共35座,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坑墓内填红褐灰褐五花土,填土纯净,深浅不一,墓壁规整,排列有序可循,基本为东西成排分布,墓向向北,个别为东西长方形。所发掘战国墓葬一般长3米宽2米,深2-4米不等,不见葬具;从残留痕迹上看,多为单棺或一棺一椁,清理出14具保存较好人骨,仰身直肢葬,面向向上,双手护腹,头向多向北。部分墓葬有壁龛或腰坑,出土完整器物多位于壁龛腰坑内或棺底,均是泥质灰陶,器型有陶鼎、陶豆、陶壶、陶罐、陶釜、陶盆等,部分器物有盖,常见鼎豆壶盆组合。
东汉墓共15座,因为早期曾经盗扰严重,填土大多为灰褐花土,里面还有较多乱砖。东汉墓葬形制不规律,短斜坡单室和前后双室墓较多,部分有左侧室或壁龛,墓向以东、南向为主,个别是北向、西向。单个墓葬一般由墓道、墓门、甬道、墓室构成。所发掘汉墓均为斜坡墓道,墓道与甬道由墓门隔开,墓门为砖封门,呈外拱形,个别保存完整。甬道稍宽于墓道,与墓室深度保持一致。墓室多为长方形,墓壁也比较规整,墙壁残留有砖墙,底面铺有砖,部分墓室底面铺有白灰,但是不见棺痕,人骨保存极差,葬式不明。墓内出土陶器残片较多,多为泥质灰陶或黄釉陶,从器型看多为陶罐、陶瓮、耳杯、陶壶、瓦当等,另出土有陶楼、陶猪、陶鸡等陶模型,铜钱数十枚,均为圆形方孔五铢钱,边框圆润,字体方正清晰规整,为东汉常见货币。
据了解,此次发掘的一批墓葬,尤其战国墓葬是继郑州大学新校区战国墓地之后,在郑州市及其周边地区又一次重大考古发现。所获得的重要考古资料对于研究该地区战国葬俗葬制、生活状况有极大的帮助。对出土人骨的鉴定研究,更有助于了解战国时期郑州地区人种分布、人口布局、饮食结构、病理病因等,丰富同期区域文化资料,为区域文化比较研究提供翔实材料。东汉墓葬虽然早期盗扰严重,但仍有一定量珍贵文物出土,墓葬形制多样,是我国研究东汉不可缺少的重要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