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崛起的民族主义能否瓦解美韩同盟
原著 美国国防大学国家战略研究所
本报编译 于景浩
早在2005年,美国和韩国便发起了“战略政策倡议”项目,致力于研究“9·11”之后,如何改进美韩同盟,以面对新的安全挑战,重新布局美国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并调整同盟内部指挥关系。
尽管有着成功的过去,今天的美韩同盟面临着操作和理念上的巨大挑战。美国和韩国在遏制战争发生、中止朝鲜核计划、维护朝鲜半岛稳定方面具有共同的利益,然而在这些目标之间的优先程度排列上,华盛顿和首尔有着不同的认知。
美国不满韩国的“绥靖政策”
韩美同盟的主要目标是为了防止另一场“朝鲜战争”的爆发。然而,美国和韩国对于战争威胁的评估自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便日渐分歧。而美韩同盟关系不和谐的最关键的因素便是朝鲜问题。
对于美国来说,朝鲜已经老掉牙的传统军事力量不再会构成威胁;在传统军事力量方面,美韩同盟毫无疑问在任何方面都占有绝对优势。然而,在美国看来,朝鲜所带来的更为迫切的威胁是:朝鲜所拥有的非传统武器库——一些能够装载核弹头并打到美国本土的导弹,以及朝鲜有可能将核武器扩散到对美国怀有敌意的国家。对美国来说,朝鲜对美国安全利益所带来的风险不能被忽视。
与之相反的是,在韩国内部,有一种情绪在不断地滋长,那就是:朝鲜并不是敌人,而仅仅是一个贫穷、脆弱、高度不稳定的兄弟国家而已。一些人认为,朝鲜之所以一直如此“穷兵黩武”很大程度上是拜美国政策所赐,许多韩国人认为美国的“孤立朝鲜和军事威胁朝鲜”的政策才是罪魁祸首。
美方认为,韩国态度的转变不仅仅是幼稚的和一厢情愿的,是对数十年来成功遏制朝鲜威胁的一种错觉,而且反映了韩国内部一种无法逆转的公众情绪和观念。兄弟情谊和同情开始替代对于朝鲜的敌意和恐惧,尤其是在1995年到1998年朝鲜发生饥荒,韩国人得知数以百万计的朝鲜人在遭受饥饿和死亡的折磨之时。在韩国人的脑海里,原先“好战”的朝鲜士兵的形象被食不果腹的儿童的形象所取代,这在韩国民众中产生了对其北方“同胞兄弟”的深切感情。而到2000年朝韩峰会上,两国的元首金正日和金大中的首次历史性会晤后,这一感情则达到了巅峰状态。
尽管许多韩国人对于朝鲜依然怀有戒心,并对朝鲜政权心存芥蒂,然而大部分韩国人几乎都会本能地尽力避免战争的再次爆发。这一心理导致了众多为了避免冲突而不惜付出任何代价的“绥靖政策”,这其中重要的一环就是“努力维持朝鲜政权的生存”。2004年,在韩国进行的一次民意调查显示,美国超过朝鲜成为韩国最大的安全威胁,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众多韩国人认为,美国为了追求其“不扩散”的政治目的,不排除对朝鲜使用武力,这一政策将会把朝鲜半岛拖入战争的苦海中。韩国人的这一担心又因为布什政府在“9·11”之后信誓旦旦地执行“先发制人”的防务战略而更加强化了。尽管后来在韩国进行的一些民意测验显示,大部分韩国民众对于美国的信任要多于朝鲜,而对朝鲜的猜疑要多于美国。然而,无论如何,这都反映了韩国大部分民众尤其是年轻一代在观念上的重大转变。
在美国的民意调查显示,由于朝鲜政权对于美国的长期敌视政策,美国民众认为,永久消除朝鲜军事威胁的唯一途径就是取代或者演变朝鲜政权。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韩国的卢武铉政府所推行的政策一直在致力于防止朝鲜过度衰弱造成朝鲜的经济大崩溃。美国政府所关注的焦点是朝鲜政权的持续的军事力量,而韩国政府关注的焦点则是朝鲜政府潜在的致命弱点。双方这种南辕北辙的关注点,必定会在同盟内部造成巨大的紧张。
不同历史经验造成的分歧
和美国短暂的历史经验不同——美国在其短暂历史上的大部分时间内其领土完整和安全是得到保证的。然而,从1905年到1945年,日本对朝鲜民族实施了长达40年残酷的殖民统治。而1950年的朝鲜战争则是朝鲜民族最近的一次心灵创伤,并导致了朝鲜半岛的分裂。
朝鲜的悲剧历史造成了朝鲜民族强烈的不安全、伤痛和对外部强权的猜疑心理,无论是在“三八线”南面的韩国抑或是在北面的朝鲜。然而,无论是朝鲜还是韩国——由于其相对的弱势——都不得不依靠一个外来的强权来强化其安全防务,然而这只是徒增了对于外来势力的怨愤而已。
尽管有着美韩同盟的安全保证,韩国民众心中“不安全”的心理依然挥之不去。当全球安全环境和地区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韩国对于美国抛弃同盟的担忧变得尤为强烈。美国几次重大的战略调整,都在韩国内部引起了关于美国安全保证持续性的疑问。这其中包括,1969年出台的“尼克松主义”,将“保卫亚洲国家”的主要责任转移到美国的盟国;美国同中国和好并迅速撤出越南;1977年卡特政府曾经提议撤出驻韩的第二步兵师,尽管从未实行过。
不久前,为了应对“9·11”恐怖袭击之后,全球安全环境所发生的重大变化,美国政府将驻韩美军数量从37000减少到了25000人,并重新部署了从首尔到非军事区的驻韩美军基地。在韩国内部“不安全”的情绪和“反美”情绪同时出现。来自右派的批评者认为,美国的单方面撤军将威胁到韩国的国家安全。而来自左派的批评声音则认为,这次重新部署驻韩美军是准备对朝鲜发动单边进攻做准备的第一步。
对于韩国绝大多数的民众来说,和平统一是终极目标;然而目前朝鲜严峻的经济状况给统一带了巨大的经济成本,因此韩国的统一战略是“相机而动”。很多韩国人认为,美国对朝鲜施压只会使朝鲜更加不稳定,甚至全面崩溃,而这将会引发大规模的难民潮,从而给半岛统一带来严重的金融和管理负担。而对朝鲜施压,更糟的结果是有可能会引发第二次“朝鲜战争”。“既不激化冲突也不坐视朝鲜政权陷入绝境”,这在韩国被认为是一种达成统一的可以接受的方式。
而对于日本的不同看法,又进一步恶化了美韩同盟内部原有的分歧,并使问题进一步复杂化。在绝大多数韩国人眼里,日本占领时期的惨痛记忆和对于日本未来军事化的担忧成为韩国的重要关注点。与之相反,美国不仅将日本看作是遏制朝鲜的关键盟友,而且将日本看作是处理东亚地区乃至东亚以外地区国际事务的重要战略同盟。美韩同盟对于日本问题的分歧,使得华盛顿在管理其东北亚同盟时增添了许多烦扰。
“386”一代民族主义的崛起
韩国在半个世纪中,从一个饱受贫穷、战争摧残的国家成长为世界第13大经济体,并跻身经济合作与发展(OECD)成员国。在此过程中,韩国的中产阶级开始崛起,并最终实现了民主转型。从1988年汉城奥运会到2002年举办世界杯,韩国的民族自信心也达到顶峰。
韩国一直都是一个民族主义情绪十分强烈的民族,韩国人认为自己已经能同美国平起平坐,不再是唯美国马首是瞻的小兄弟。韩国对于国际地位的自我意识,同数万美军在朝鲜半岛的军事存在,无可避免地产生了冲突。何况,这些美国士兵不仅在韩国驻扎,使用这里的土地,而且偶尔会做出一些作奸犯科、侵犯韩国民众的罪行。一些事件被一些反美分子所利用,并迅速被政治化,导致了大规模的“反美”街头示威。
美方认为,一小群年轻但是极为激进的韩国人,他们主张半岛“自主统一”——其核心是排除美国对于朝鲜主权事务的干涉,并完全排除美国的军事存在。他们中的激进分子甚至认为,朝鲜半岛在1950年朝鲜战争中被北方统一是更好的结果,甚至主张推倒美军仁川登陆地树立的麦克阿瑟将军的雕像。
美方认为,2002年当选的卢武铉总统对于韩国的“反美”情绪大肆鼓励。卢武铉作为非党派当选,他的竞选策略是激进的、反对现有体制的。卢武铉的核心支持者是韩国年轻一代,尤其是那些被称为“386一代”的年青人(现在30多岁,受教育在上世纪80年代,生在上世纪60年代),这代人早年生活在充满压抑的军事独裁政体之下。他们没有经历过朝鲜战争,然而都目睹了1981年光州大屠杀。当时的韩国军事独裁者动用军队镇压了民众的反政府示威。现在,许多韩国人都认为美国才是导致光州事件大批生灵涂炭的罪魁祸首。
大部分韩国人,尤其是韩国的年轻一代对于是否有必要保留美国在半岛的军事存在越来越表示怀疑。他们对于美国在朝鲜半岛以外地区(如伊拉克和阿富汗)请求韩国支援其军事行动也颇有微词。美军开始逐步撤离半岛的前景在韩国人内部引起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情绪:一种是由于撤军而引起的“不安全”感,另一种是要求防务自主以及独立制定“朝鲜政策”的呼声。而韩国内部的这两种声音同样都不能忽视。持有这些观点的人已经不是少数人。事实上,这已经成为韩国多数民众的心声,而且他们中的许多已经进入到首尔的决策圈中。
卢武铉不仅在选举时表现得像是“反美斗士”,而且当他执政后更是将一些反美的政治顾问带进了决策层,他们都主张解决美韩关系中长期以来的恩怨。卢武铉总统在任内的所有论调都带有极强的民族主义烙印,而且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反美情绪。美韩同盟中的诸多问题,已经引起越来越多对于美韩同盟未来前景的各种猜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