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济南12月7日电(记者马跃峰、崔鹏)“前些天偏瘫复发,社区中心的张大夫天天来家,我不出门就把病治了。”山东诸城市潘庄74岁的张则智一边在家输着液,一边告诉记者。
按照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要求,诸城市积极探索加强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机制,出台《关于农村社区建设的意见(试行)》,将地域相邻的几个村庄规划为一个社区,在社区中心配套设立公共服务机构,承接和延伸政府公共服务职能。
目前全市已建、在建农村社区达80多个。按照规划,到2008年底,诸城将建设220多个农村社区,为1300多个村提供“城市社区式”服务。
11月中旬,记者走进舜王街道松园社区大厅,见里面悬挂着6块牌子,分别标明医疗卫生、文教体育等服务项目。社区主任王砚军介绍,该社区负责为周围6个村的5667名群众服务,服务半径2公里左右,可基本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有人代理。与群众基本生活相关的行政服务项目,在社区内实现“一门式”集中办理,极大方便了附近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今年,中朱尹村的丁丽考入吉林林业大学。报到前,她要办理助学贷款手续。往常,办这套手续至少需两三天,现在她在社区中心仅用2小时就全部办完。
诸城市规定,农村社区并非一级行政管理机构,与所服务的村(居)不存在上下级关系。在具体工作中,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每个社区配备7名以上工作人员,主要从乡镇(街道)机关选派、从村(居)干部中选拔。诸城还规定,乡镇(街道)提拔干部,提拔对象至少要有半年以上农村社区工作经历。实行农村社区化服务后,大批机关工作人员进入社区,在为农服务的过程中,转变作风,增强了服务的自觉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