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振兴民族汽车工业的双手传递奥运圣火
———记吉林省推荐的北京奥运会火炬手王洪军
新华社记者 王昊飞
落日余晖,机器轰鸣,大多数工人已准备下班,一双手依旧在舞弄着工具不辍地劳作。
这双手属于一汽大众汽车有限公司工人首席技师王洪军。
1969年出生的王洪军年届不惑,智慧源源不绝,仅2007年便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青年科技成就奖两项大奖。此外,他还曾获得全国技术能手、全国机械工业职工技术创新先进个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荣誉。
王洪军是土生土长的长春人,自幼喜欢拆装家用电器。“小时候,我们家和邻居家的电器基本上都被我拆过或修理过。中学毕业后,我选择在一汽技修学校学习焊接维修。1990年毕业后,我成为一汽的一名普通工人,在日常工作中,我仍然保留着钻研的习惯,”他笑着说,“从那时起我就琢磨,这么多的报废车,能不能让它们变废为宝?”
1996年,王洪军被领导委以重任,研究钣金工具和车身修复方法。这使他如鱼得水,从第一件发明工具———捷达车侧围撬棍,到新近研发并试验成功的车身整形工具,十一年来,王洪军已发明钣金工具2000余件,创造了47项123种轿车钣金快速修复法;其中许多成果不仅填补了国内的空白,许多令德国专家搔首的难题也都迎刃而解。
“2003年之前,一汽大众平均每年的报废车大约在300辆;2003年之后,报废车便几乎不存在了,”王洪军兴奋地告诉记者。经过多年的摸索,他不仅掌握了国际高等级Q1标准的展车制作工艺,还撰写了《王洪军轿车车身返修调整方法》。该书出版后,立即在国内引起巨大的反响。据了解,最近五年,王洪军为企业创造的经济价值达3400多万元。
提起奥运会,王洪军表示,他几乎每届奥运会都要看,而且尽可能地看完所有的项目,“我最喜欢看的项目是乒乓球、排球,最欣赏的体育明星是邓亚萍、郎平、王楠、刘翔,他们是中国人的骄傲”。(据新华社长春12月7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