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沈宗河、记者刘妮)12月7日,市委、市政府召开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座谈会,集中听取沈阳市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的情况汇报。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陈政高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陈政高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生态城市,不断造福城乡广大人民群众。
市长李英杰出席会议并就加强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对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高度重视,通过实施大规模改造和整治,沈阳城市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显著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先后获得了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并被评为CCTV最具经济活力城市和全国最具幸福感城市。过去五年,沈阳市累计完成城建投资655亿元,年均增长27.6%,在全国副省级城市中名列前茅。四大重点空间、金廊、银带的发展格局已经形成。新建和改造道路1593条,棋盘型路网正在形成,道路交通的系统性大大提升,地铁一、二号线工程先后开工建设,将为沈阳未来新一轮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植树2210万株,绿化覆盖率由28.47%提高到41.21%,绿地率由25.73%增加到38.16%,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由5.61平方米上升到12.8平方米,“外围森林环抱、内部绿化成网”的城市绿化新格局基本形成。实施了浑河、百里环城水系、满堂河、细河、丁香湖等一系列水系建设和改造,使沈阳建成区水面积率由2.43%提高到7.71%,浑河综合整治工程获得2006年“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大气优良天数由203天上升到321天,垃圾卫生填埋率由52.9%上升至100%,城市污水处理率由38.48%提高到75%。奥体中心、市图书馆、少儿活动中心、档案馆等公共服务与文化设施建设,使沈阳城市服务功能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改造棚户区25.9万户,连片棚户区改造基本完成。特别是近一年来,沈阳市着力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地源热泵技术应用面积已超过1800万平方米,占全市总供热面积的10%以上,每年可节省标准煤45万吨;同时,煤层气开发利用、中水回用、太阳能利用等也取得了显著成果。目前,沈阳的城市综合改造任务基本完成,已经进入到全面提升城市质量和品位的新阶段。
陈政高在听取谋划未来五年特别是明年城市建设和环境建设工作情况汇报后指出,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努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生态城市。十七大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了党代会报告,并围绕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一步明确了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的新要求。同时还突出强调,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中华民族生存发展;必须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放在工业化、现代化发展战略的突出位置,落实到每个单位、每个家庭。这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理念的新发展,是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执政理念的一次升华,是为广大人民群众谋福祉理念的重要体现,为我们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一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要求,以建设生态城市为目标,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发展思路和工作措施,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升沈阳的城市档次、品位和竞争力,走出一条城市科学发展、文明发展、和谐发展之路。
陈政高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全面提高城市建设和管理水平的重大意义。近年来沈阳城市面貌发生的显著变化证明,进一步加强城市建设和管理,有利于加快中心城市建设步伐,充分发挥对周边城市的辐射和带动作用,促进辽宁中部城市一体化发展;有利于不断拓展城市发展空间和优化投资环境,充分发挥城市的承载和拉动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利于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培育城市特色与风格,促进沈阳不断向现代化、国际化大都市行列迈进;有利于不断改善民生、保障民生,为人民群众创造更多更大的福祉,不断增强沈阳人热爱家乡、建设沈城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近年来,我们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进行了不断探索和实践,城市发展空间格局已经形成,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城市环境得到全面改善,城市管理工作取得新突破,特别是形成了一支能力强、素质高、作风好的城市建设和管理队伍。有了这样良好的基础和条件,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把沈阳建设成为生态城市,为全面振兴沈阳老工业基地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下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