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中国青年报

强生公布“关爱之心”评选活动最后20位候选人

  陈欣欣:爱心传递永不竭

  陈欣欣是一个心中充满爱的人。到今年,她已经参加义务献血10次,并连续8年参加义务献血。开始人们都不理解她这么做是为了什么,您也可能会这么想吧。当你了解了她,也许就会和我们一样感动。


  她的举动来源于她不平凡的经历,她的母亲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妇产科医生,她看过她的母亲从死亡线上挽救回无数个病人,耳濡目染使她也无怨无悔的选择了做妇产科医生。她的父亲,一位优秀的教育管理工作者,62岁时突然患上了白血病,在饱受病痛的折磨后不到三个月就与世长辞了。一个那么硬朗、本该其乐融融享受天伦之乐的老人,就这样撒手人寰,这对她们家的打击实在太大。治疗后期,老人需要不断地输血才能维持生命。而血液——这一平日里很少被关注的东西,那时就是她父亲生命延续的希望。有了它,父亲才能有机会继续感受生命的美好,而无论是她,她母亲,还是医院都留不住她的父亲。

  陈欣欣深切地感受到新鲜的血液对于一个白血病人是多么的可贵,对每位病人是多么的重要。是大家的爱心与义举,延续着父亲对生命的渴望,延续着她们全家的希望,原来大家的力量是可以如此强大!张欣欣深切地体会到,健康的人只要献出一点点血液,就可以使像父亲一样的病人多一份生存的希望——感受世界的美好和人间的真情。

  从此她暗暗地许下愿:为了酬谢那么多素不相识人们对父亲的输血情谊,只要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就要用自己的血液回报社会!从那以后每到单位义务献血的日子,陈欣欣即使是身体不佳也会毫不犹豫献血。这一义举到现在已经整整持续了八年,而这份关爱还将传递下去!

  郝悦:让聋哑人不再孤独

  她是一个普通的女孩,但她有一双不普通的手,她就是郝悦,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在校期间,由于同学中聋哑人居多,她为了能与大家交流,决定自学手语。大一时她曾特意找了一个能听会说的残疾人教她,同学教一次手语她就能完全记住,并能举一反三,虽然她会开玩笑说自己很有天赋,但也足见郝悦与残疾事业缘分不浅。本科期间,她利用课余时间遍走京城几十多所高校,为的是让更多的人去了解残疾人,给予他们关爱和帮助。

  她成功了,通过郝悦不懈的努力,现在北京已有二三十所大学成立了手语社团,社员达到一千多人。尽管没有一分钱的经费支持,她成功联合22所高校举办了80余场手语讲座,义务教大家手语,讲解助残的知识并分享助残的感受。不久,一个手语高校联盟也成立了。看到这些成果,郝悦告诉自己,这只是个开始,助残的道路还很长。谈到联盟的规划,她希望联盟中的各高校能依托附近的残联,为社区中的残疾人进行定期志愿服务并组建服务队。助残不能仅仅是一种理念,而应该作为一项长期的服务内容坚持下去,而这也是她成立社区残疾人服务队的初衷。

  郝悦说,每逢周末都要挤公交车到海淀的各所高校去讲课,回到家时已经深夜11点多了,但她不觉得累,因为能让更多人通过手语了解聋人。有时她也到北京周边的孤儿院去,让他们感受到亲人般的关怀,消除他们的孤独感和恐惧感。

  2005年,郝悦光荣地获得了“北京十大志愿者”的称号。“以我所能,服务社会”这是她当时的获奖感言。如今,郝悦已成为北京残联残疾人社会公益事业促进会的一名讲师,并担任北京志愿者协会鸿雁志愿者服务队队长,全身心地投入到为残疾人服务的事业中。郝悦正在用行动把关爱送给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吴育南:献血冠军的故事

  无偿献血的经历或许很多人都有过,但像吴育南一样“痴迷”于献血的,全中国恐怕只此一个。

  吴育南是山东东阿阿胶股份有限公司职工。从1994年6月第一次献血起,他就“上了瘾”。13年以来,吴育南共献血121次、共计24200毫升。一个成年人的全身的血量大概在4000-5000毫升,也就是说,吴育南多年来捐的血加在一起等于五个人全部的血液!吴育南连续13年保持全市的无偿献血冠军,在聊城当地传为佳话。1999年,它作为聊城580万人民的唯一代表。在人民大会堂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金杯奖,这是中国红十字会、卫生部联合授予的全国无偿献血最高奖项。面对这些常人难以想象的壮举,吴育南自己却轻描淡写:“我就是觉得自己的身体还挺好,能献就献吧。我献了血很快就能恢复,但这一点血说不定就能救一条人命啊!”

  除了献血,吴育南还“倾其所有”奉献爱心。2003年3月1日,《山东省遗体捐献条例》正式颁布实施,得知这一消息后,3月3日,吴育南就在遗体捐献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希望自己去世以后仍然可以为其他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作出自己的贡献。同时,吴育南还是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的成员。

  在山东电视台举办的一次联谊活动中,吴育南闯关斩将,获得了万元大奖。回到聊城,他没有丝毫犹豫就把钱捐给了正在开展的古运河二期建设工程;多年来的无私奉献给吴育南带来荣誉无数:最佳职工、模范共产党员、山东省优秀团干部、先进工作者……

  2007入选感动聊城十佳文明市民后,吴育南发表获奖感言:“这不仅仅是个人的荣誉,荣誉属于全市几十万的无偿献血者,我希望这荣誉能让更多的人加入无偿献血的队伍中来,让我们聊城的文明之花、和谐之音传播得更广、更远、更深。”

  刘吉翠:义务社区“保健师”

  黑龙江省鸡西市小恒山煤矿有一名老党员,名叫刘吉翠。83岁高龄的他仍然每天奔波,为群众排忧解难。

  刘老有一个爱好:收集报纸杂志中的健康知识。几十年的积累,刘吉翠掌握了许多医学和保健方面的知识。老人不仅善于运用这些知识维护自己的身体健康,同时还热心地指导身边的老同志。大家身体上有什么不适,也乐于向刘吉翠讨教。渐渐地,老人成为周边地区小有名气的“保健师”。刘吉翠还专门开了一个“老人保健班”,连续15年为离退休人员讲授保健课,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帮助群众了解身体状况,刘吉翠经常在社区为群众义务测血压。不用花钱也能看病,大家对这个活动非常支持,有的全家老小都来“捧场”。有些患有高血压的老人几乎成了刘吉翠的常客,也因此改善了老人们的健康。十几年来,他为群众测血压达2.4万人次,血压计都用坏了5台。

  老人不但关心社区邻里的身体健康状况,其他关系群众利益的事情,不论大小,他都当作是自己的事。2001年,鸡西矿山停产,家属区没有了保洁人员,社区的垃圾堆积如山,异味弥漫。群众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怨声载道。见此情景,老人找到有关部门反映情况。为了进一步了解情况,他还深入矿区的每个角落进行调查。经过十余天的调查,刘吉翠发现社区一共有3万立方米的垃圾堆。他积极与有关部门协调,最后用大卡车足足运了4000多车才把垃圾清理干净。垃圾山消失了,群众拍手称快。

  刘吉翠老人几十年如一日,为群众做好事,已被传为佳话。他连续10多年被鸡西矿业集团授予优秀共产党员光荣称号。2007年鸡西矿业集团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中,他是年龄最大的一位。然而在老人眼里,比起群众幸福的笑脸,这些都算不上什么。

  刘学军:见义勇为,乐此不疲

  刘学军,复员军人,曾任北京第七汽车厂招待所所长。1981年,他冒着生命危险从熊熊大火中抢救出大量国家财产,却不幸因伤势过重落下残疾,在刚满31岁、风华正茂的时候不得不选择退休。然而离开工作岗位的他并没有放弃助人的念头,十几年来共有过8次舍己救人的经历。尽管已经伤痕累累,可看到获助家庭能够团聚,幼小的生命得以保全,他的欣慰溢于言表,表示再苦再累总会坚持到底。

  如今,不到50岁的刘学军已立下遗嘱:“我愿在死后将遗体献给祖国的卫生事业做医学研究;将眼角膜捐给双目失明的人,让他们可以重见光明;如果可以,请将我的骨灰埋在树下,让我最后再为祖国和人民做一次贡献。”做了一辈子好事的他,一言一行总是那样的感人肺腑。刘学军立下遗嘱后便一门心思地帮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他已在北京希望工程捐助了几十名孩子,累计捐款过万,而这都是他从仅有的千元退休工资中节省出来的。他自己穿的军裤已经褪了色,T恤衫也磨出了白边。他说:“我要告诉孩子,衣服只要干净整洁就行,别在乎是不是名牌!”简单而质朴的语句中显现出的是他那可歌可泣的高尚情操和伟岸心灵。

  刘学军捐款时是从来不愿意让受助学生知道他的名字的,他说:“别感谢我,让他们感谢北京希望工程,感谢政府。孩子是明天的希望,看到他们以后能回报社会我就已经满足了!”在他的影响下,刚参加工作的女儿也表示要把工资积攒起来,和父亲共同捐建一所希望小学。

  “我的偶像是雷锋,能把雷锋精神延续下去是我的责任!”刘学军动情地表示。他很希望每个有能力的人都能献出一份爱,力所能及地去帮助那些贫困学生。在他心中,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社会就会更美好和谐。

  刘正琛:不一样的“阳光”青年

  今年28岁的刘正琛,曾经是上帝的宠儿。1995年他考入北京大学数学学院,继而又考入光华管理学院硕博连读。然而天有不测风云,2001年12月4日,刘正琛发现眼睛中心有一个斑点,后来被确诊为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医生估计他只有5年的生命。这个晴天霹雳让刘正琛感觉自己“一下子被抛出了生活的轨道”。

  治疗白血病最佳方案是造血干细胞移植,然而找到配型并非易事。刘正琛没有躺在病床上等待:他决定建立中国第一个民间骨髓库。但是建骨髓库最需要的是资金。一个人的检测费用是500元,实现他的“阳光100”计划就需要5万元的检测费。刘正琛的父母拿出了5万元,解决了第一笔资金问题。

  2002年1月,“阳光100”骨髓捐赠活动正式启动,2002年6月9日,北京大学阳光志愿者协会成立,启动了“阳光1000”计划。作为一个非盈利的公益机构,“阳光志愿者”没有任何的经济来源。为了解决资金问题,刘正琛还找了数十家大小企业。然而直到2002年12月,只有一家企业愿意捐助阳光计划。

  除了资金问题,刘正琛还得寻找愿意捐献骨髓的志愿者。许多人对捐献骨髓不太了解,认为会损害身体。有时候他去学校搞骨髓捐献的报名活动,许多学生面对白血病患者一个个感人的故事,都会激动地报名。但是在两个星期之后,当阳光志愿者联系他们进行检测的时候,大约会有一半的人因为各种原因放弃检测。

  虽然工作非常辛苦,但刘正琛从来没有放弃。如今,阳光骨髓库已经由最初的108例HLA数据扩充到2000余例,初步配型50余对,并最终成功挽救了3名患者的生命。

  对于未来,刘正琛有更多的憧憬,他相信“有一天,"阳光"会像慈济基金会一样,成为一个国际化的非政府组织。”

  王会敏:助人不倦,快乐无限

  王会敏只是一个普通的女大学生。她最让人津津乐道的是助人不倦,她总是抓住每一个机会为他人服务。

  2005年,刚刚迈进大学校门的王会敏,听说打工子弟小学缺少教师。王会敏决定:自己一面适应新的生活环境,一面投入志愿者行列之中。她成为北京市朝阳区皮村打工子弟小学的一名志愿者教师。对那些孩子来说,王会敏给他们带来的不仅是知识,也是温暖。

  像这样的志愿活动,王会敏参加了很多很多:2006年11月,王会敏加入了“开心妈妈工作室”,成为志愿者。在这里工作期间,她曾去河北的一个农村看望那里的学生。看着那些孩子,她被深深地震撼了:寒冬腊月,这些孩子却衣着单薄,有的甚至还穿着凉鞋;孩子们的小手冻得通红,手指头像小萝卜一样大。还有他们的教室,桌椅是几块木板拼凑而成的,窗户没有玻璃,冷风呼呼地从窗外刮进来。

  以前,王会敏也抱怨过大学生活的艰苦,但看见眼前的情景,她再也不抱怨了。从那一刻开始,王会敏决定要尽力帮助这些孩子们。就算只有微薄的力量,她也要将自己的爱心,撒向所有需要关爱的人。为了给孩子们多寄一本笔记本、一支铅笔,王会敏省吃俭用,吃菜都是吃最便宜的。直到现在,王会敏还与那孩子保持着联系。

  2006年4月,王会敏在“疯狂英语”做义务助教,并且获得了“优秀助教”称号。2006年12月,她在“走向世界英语”做义务助教。在学校里,她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在学校组织的“大地之爱,母亲水窖”义务捐献活动中,看着西部那些缺水的家庭和那些可怜的孩子,她哭了。1000元一个水窖!王会敏没有那么大的经济能力,但她也尽自己之力,奉献了一片爱心!

  很多接受过王会敏帮助的人这样形容她:会敏有一颗像金子般的关爱之心。

  坚春杰:每个生命都需要平等的关怀

  对于艾滋病,大多数人都是唯恐避之而不及,坚春杰却主动走近艾滋孤儿,当做亲人一般照顾。已有四年防艾工作经历的他总把一句话挂在嘴边:每个生命都需要平等的关怀。

  艾滋孤儿最能牵动坚春杰的心。2004年,他和浙江大学的志愿者来到河南商丘看望艾滋孤儿。刚到村子的时候,他非常紧张,不知道该怎么跟孩子们沟通,但他心里很清楚,这些孩子对于平等交流,对于关怀和温暖的渴望。他们并不是天生的自闭症患者,是因为患病而感到自卑和别人的冷眼才变成这样的。看到寒冬里的孩子们穿着破旧的凉鞋和单薄的棉袄,手上的冻疮肿得发亮,坚春杰更加痛心。

  坚春杰清楚单凭一己之力难以解决所有的问题。回到学校后,他用在村子里记录的影像资料,举办了关于艾滋孤儿生活状况的图片展。展出果然有效果,两名女生当场就看哭了。随后,很多同学主动捐钱捐物,短短的一天,衣物便堆得像座小山。

  两个月后,他带着1000多件旧衣物和1000多元钱回到了村子。他还为孩子们带来了玩具。领玩具的时候,孩子们都特别高兴,有个孩子跑得太快,到门口还摔了一跤,鼻子都摔破了却还在笑。看着孩子们的笑容,坚春杰感觉鼻子有点酸。

  坚春杰至今还跟那些孩子们保持着联系,经常给孩子们打电话、写信。他甚至还带他们到自己的学校玩,并且鼓励他们认真读书,将来也要上大学。渐渐地,这些孩子变得开朗起来,他们都把坚春杰当成自己的亲哥哥,无话不说。

  4年以来他从未想过放弃,反而觉得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他说:“像我这样的民间志愿者还有很多,我们想尽自己的微薄之力改善艾滋孤儿的生存状况,只因为每个生命都需要平等的关怀。”

  杨婷:告诉你生存的理由

  在山东新汶矿业集团公司华丰煤矿,有一位与病魔抗争了30年、仍坚持开设公益心理咨询热线的女青年,她就是“暖阳热线”主持人杨婷。

  从出生的那一刻起,杨婷就患上了“隐型遗传性、营养不良性、大疱表皮松懈症”这一全国罕见疾病,至今没有治愈的可能。皮肤的破损、起泡、粘连不时折磨着杨婷,她在日记中写道:“双手看上去像被火烧水烫的一样,没了表层皮肤、大小就像三四岁孩子的手,萎缩畸形得不能伸展……”

  面对这样的痛苦,一般人肯定选择了向命运低头,但杨婷没有。“如果为"死去"找理由,我能找出100个;如果为"活着"找理由,我能找出101个。”坚强的杨婷“多出”的理由就是通过热线带给更多的人爱与温暖。

  2005年,杨婷建立了自己的公益心理咨询热线——“暖阳热线”。虽然身体上行动不便,杨婷还是不想放弃为别人献出爱心的梦想。从2005年到2007年两年来,杨婷通过心理咨询专线和网上QQ一对一的咨询帮助,已成功帮助了上百人:高考失败的学生重新建立了求学的梦想和决心;失恋的女孩不再痛不欲生,而是有了寻找爱的勇气;还有更多的是面对病魔的人们,听了杨婷讲述自己的故事,都重新获得了治疗的信心,战胜了病魔!

  有时为了接听电话,长时间一种姿势,使得皮肤局部充血,血顺着皮肤破裂处不停地往外渗,等接听完电话,渗出的血也干了。面对这些,杨婷说:“从小对这些都习惯了,现在并不觉得怎么样。如果能帮助到别人,我的生命也就真的有价值了。”咨询的人们总说:“暖阳,你的声音总是那样甜美,听到你的声音,就能感受到那如你名字一样阳光的心态……”

  杨婷,用“暖阳”对抗着病魔,驱散着别人天空的阴霾,告诉我们生存的理由。

  袁飞:背负大山的希望

  他,来自贵州偏远贫困山区;他,山寨里走出的第一个大学生;他,个头还不足一米五五。他就是中央民族大学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2005级生物技术班的袁飞。

  两年前,袁飞千里迢迢从贵州的一个小山村来到北京,开始了自己的大学生活,他怀揣着自己的希望,肩上是父母的寄托,还背负着整个大山的希望。

  “大山的希望”并没有忘记家乡。2007年2月17日,也就是农历大年三十这一天,袁飞回家考察当地的水源情况,他准备筹集资金给家乡修建一个人畜饮水工程,解决家乡夏秋两季饮水难问题。为此,他跑了不少路,说了不少好话,遭了不少白眼,吃了不少苦。虽然到现在饮水工程在资金方面还没有实际解决,但是他始终没有放弃。

  求学的经历让袁飞深刻的认识到,仅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无法实现为家乡服务的目标的,大山需要更多的儿女走出去,再把希望带回来。于是,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去影响正在大山里求学的孩子,让梦想的种子在他们心里生根发芽。目前为止,已经有两人在他的帮助和引导下顺利走出了大山,进入了大学。

  2007年5月30日起,在校组织开展募捐活动,共募捐到衣物800多件,图书1000余册。衣物用于捐赠给当地乡亲,图书用于在当地一小学建立爱心书屋。2007年7月16日,袁飞又带领中央民族大学的8名在校大二学生南下贵州,开展为期半月的支农支教活动。没有什么收入来源的他还带领几个身边的同学一起用他们平时节约下来的费用,资助5名小学生上学,圆了他们上学的梦想。“哥哥是个大好人,没有哥哥我们就上不了学,以后我也要考大学,像哥哥一样帮助其他人!”孩子们用质朴的语言表达着自己对袁飞的感情。

  袁飞,用自己并不高大的身躯撑起了自己的梦想,更撑起了大山的希望!

  另外十位候选人的关爱故事请见12月19日《中国青年报》

  强生相信,那些默默付出、帮助别人的人,就是“关爱之心”。“关爱之心”荣誉评审团从所有感人的故事中客观、公正地选出了20个入围的关爱故事。现在,强生邀请您感受这些关爱故事,选出最令您感动的10名“关爱之心”,您还将有机会赢取强生礼品包。投票时间为2007年12月6日至2007年12月28日止。最终获选的10名“关爱之心”优胜者更能免费亲临2008年北京奥运会并作为培训师参与奥运志愿者培训工作,用爱心激励奥运志愿者。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相 关 说 吧

郝悦 | 陈欣欣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