厦门PX项目再掀波澜:在12月5日厦门市宣布“海沧南部环评已经完成,进入公众参与阶段”之后,12月8日,厦门网开放了一个投票平台,号召网民表明支持或反对PX项目建设的态度,短短一天里,超九成的人投了反对票(赞成3000票反对5.5万票),结果在12月9号的时候投票突然关闭,10号下午连投票网页也消失了。
(12月11日《南方都市报》)
虽然在厦门市宣布“进入公众参与阶段”的时候,说是“市民可通过专线电话、电子邮件、信函和报名参加座谈会等方式表达意见”,并没有网络投票这一路径,但不同于上述方式的“从面对点、从下往上”,网络参与能让大家随时看到整体“参与”的进展,进而产生互动,因此受到了网民的欢迎。在大家“欢欣鼓舞把票投”了之后,基于一边倒的结果,投票网页突然关闭了。尤其是网站“调查是厦门网自行发起,与厦门政府无关”的声明,尤其耐人寻味,这似乎已经在明白无误表明:投票结果以及在论坛上的发言,都不必然成为厦门政府的决策参考———这只是大家的自娱自乐罢了。
这是很值得思考的一个话题:公众表达权已经与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一起,共同列为公民四大基本权利,然而,当公众“表达”的不是官方想要的,甚至是官方最不喜欢看到的,该如何来面对呢?
就事论事,虽然已经沸沸扬扬,但厦门市准备兴建的海沧PX化工项目并非是“洪水猛兽”———该项目2004年即经国务院批准立项,2005年国家环保总局审查通过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报告,2006年国家发改委核准通过了该项目的申请报告———各项投资审批都通过了,整个过程也充分“依法行政”了,投资兴建似乎没有什么不妥。公众最担忧的污染、风险等问题,未必就如他们想像得那么严重,有些反对意见可能也有跟风的成分。
但应该认识到:政策制定过程中的公民参与不仅仅是民主实现的一种工具,而且本身也是一种目的。群体不仅仅在阐述一个观点,而且在阐述的同时,也在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只有充分表达了各自的观点,才不至于让自己的利益被别人的口水所淹没。从这个意义上讲,即便民众表达的情绪有些过激,即便有些人秉持着简单的否定,也需要积极回应、认真听取、周到解释。公权力最忌讳的就是“权力任性”,总觉得自己做着正确的事情,民众都是“目光短浅”、“愤青情绪”、“难以沟通”,便会表现出“置万千人而不理”的一意孤行。
正如网络调查中打出来的标语“倾听民声、科学决策”,只有充分张扬民主,才能让决策更加科学、更有理性。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曾指出,我国化工石化行业存在严重布局性环境风险。想想看,为什么会有这么严重的布局风险?大家为什么会“闻化工而色变”?很大程度上正是因为以往决策中,公众的意见没有充分表达,公众的利益没有被充分彰显,而是任由地方政府与投资者按照自己的理解进行区域布局的后果。
公众参与不是走过场,更不能虚晃一枪就草草收场。吸纳公众参与的公共决策,其核心的理念就是“说服”,而非用回避、绕圈等方式实现自己的“强制”。当九成多的网民表达了反对之后,政府如何用此项目的利弊分析来说服公众,让大家转变态度,才是最重要的———这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精力,却是民主、科学决策绕不过去的一个阶段。让公众表达的最终目的,是让大家表明自身观点之时,也能耐心听取不同意见,最终使政策能被多方接受,如果感觉网民们的表态对于自己“很不利”,进而关闭这样的窗口,没有了互动、应答,只会令原本可以弥合的分歧反而扩大了,强化了情绪的对抗,令“共识”成为奢侈品———今年春夏之交,厦门市民转发短信反对PX项目的一幕,不就是在当地网站论坛关闭等背景下被“逼”出来的智慧吗?
现今已经是网络时代,不管我们高不高兴、愿不愿意,网络表达以其快捷、便利、互动等优势,正在寻找自己的“主流定位”。因此,此后相当一段时间里,如何通过更多的政治智慧和更有效的互动方式,来保障公民利用网络实现表达权,已经成为我们无法绕过的民主课题。(毕书之) (来源:燕赵都市报)
(责任编辑:曾玉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