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海口12月12日电(记者郑玮娜)中国知名考古学家12日说,最新的考古证据表明,两万多年前,中国南部大陆的古人类乘坐简易船只跨越海峡到达海南岛开始生活定居。
中国科 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李超荣说,在文明起源上,海南岛与中国南部大陆有着不可分割的血肉联系。
考古学家在考察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信冲洞化石地点的地质地貌时,意外发现了两处旧石器文化遗址——混雅岭旧石器遗址和燕窝岭旧石器遗址。
这是在海南岛首次发现旧石器时代的旷野遗址,把海南岛的人类活动史上溯至距今两万年前。
“这为研究海南岛的人类文明起源提供了重要线索和佐证,”李超荣说,“出土的石器文化特征和打制技术,都跟华南大陆地区旧石器遗址的非常相似,关联密切。”
他认为,由于古人类活动的流动性很大,这些古人类很可能是划着简易的船只从华南大陆跨越海峡到达了海南岛。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考古学家曾在三亚市东北郊的一处名为落笔洞的洞穴遗址中,发掘出一万年前的古人类牙齿化石及其伴生的石制品、骨制品等大批文化遗物。
因此,在这两处旧石器遗址发掘前,落笔洞遗址一直被视为海南岛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
2006年,为了抢救性保护大广坝水利工程中发现的昌江信冲洞化石点,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海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昌江黎族自治县博物馆组成联合考古队,对这处史前遗址开始进行发掘。
考古队在南阳溪河流两岸的第二级阶地发现了这两处旧石器遗址,并从黄色粘土层中发现了3件石制品,包括1件石核和2件砍砸器,还在地表采集到1件石核。
另外,从燕窝岭和混雅岭的地层中发现的文化遗迹和地表采集的一些夹砂陶片,也证明了古人类在该地区生活的连续性。
专家们根据地质、地貌及石制品的特征初步确定,这两处遗址的地质时代为晚更新世,即考古学年代的旧石器时代晚期,距今约2万年。同时也说明,落笔洞遗址并非海南岛最早的人类活动遗址。
从出土物的堆积情况和文物器型分析,两处旧石器遗址均为旷野遗址,是人类临时活动的营地。
李超荣说,虽然目前遗址出土的石制品还比较少,但是从采集到的标本来看,也可归纳出一些特点:
石制品的原料均为石英岩,个体比较大;打片技术采用锤击法;石器仅有砍砸器一种类型。
打制石器的素材使用砾石,加工采用锤击交互方式。第二步加工比较规整,刃缘比较平齐;在石制品中都保留不同程度的天然面。这是以砾石石器为主的工业。
“这与华南地区的旧石器文化遗址有着诸多共同特征。”李超荣说。
海南省博物馆馆长丘刚说,混雅岭和燕窝岭两处旧石器遗址的发现,为研究中国的旧石器文化与古人类迁移提供了新的重要资料。
另据李超荣透露,这两处旧石器文化遗址,对研究台湾岛与海南岛的旧石器文化间的关系也提供了新资料。
本世纪初的一项考古研究发现,台湾的史前文化源自贵州,并经福建传入了台湾岛。
据悉,联合考古队近期还将在海南岛的南渡江、昌化江和万泉河三大河流进行更广泛的史前考古调查。据信,考古调查还将获得更多、更重大的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