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调查】
“原创”拉高博士论文难度
一生物学博士花费20万做论文 某专业30多人仅几人如期毕业
方刚论文事件引起了公众对博士学习生活的兴趣,而许多人尤其想知道,一篇多达十几万字博士毕业论文究竟是怎样完成的?日前,记者通过对北大、人大、吉大等7所高校文理科博士生调查发现,由于今年以来国家对博士论文的原创性要求提高,因此许多博士生无法按期完成论文,不少博士生选择推迟答辩。
读博士起论文就成重负
为了解博士生的真实生活,上周六记者跟北大历史系博士刘薇(化名)约好,在她寝室进行一次采访。一大早,记者来到北大西门外的畅春园研究生公寓。尽管同意采访,但刘薇一再叮嘱记者,“学校禁止我们接受采访,之前出过事。你在写报道时千万不能说出我的真实姓名。”就这样,采访是在比较拘谨的气氛下进行的。
从2004年入学起,刘薇就开始寻找毕业论文选题。2005年11月在跟导师基本确定选题后, 就在做前期资料收集。经过近一年半准备后,今年6月正式“开工”。“我还是比较幸运的,论文选题很快就被导师通过了。” 刘薇告诉记者,她们班有好多同学论文选题推翻过至少三次,有时甚至十次推翻选题,主要因为一段时间研究后发现无法做深。
刘薇所在专业有30多人,从目前看能正常毕业的仅几个人,其他同学都以各种原因要求延期毕业,其中大多数因为论文无法完成。据刘薇讲,由于国家对于博士生毕业论文“原创性”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好多人迟迟无法定题,致使大多数人打算推迟到明年底或后年进行论文答辩。记者在调查中发现,不仅在北大,人大、山大等许多高校的博士生都由于无法完成论文而推迟毕业。
理科博士最累花费最多
各种实验成败与否关乎理科博士论文“性命”。赵军胜是山东大学生物学博士,2005年升入博士之后基本上没有晚上11点半之前睡过。按照他的说法,三年的博士在读时间有两年都在准备论文。“上次中国农大的师生到山大做经验交流,他们很多博士生每天晚上都要到凌晨2点睡觉。”小赵说,由于培养实验材料需要很多时间,因此每年寒暑假加一起都休息不到半个月。
理科博士生最大的好处是科研经费充足,学校每年给他导师的经费都在200万元以上。“只要试验能得到通过,基本上导师都会提供经费补助的。”小赵说,他的毕业实验花费在5万元左右,而他的一个同学在做基因芯片方面研究,实验全部下来至少需要20万元。由于生物实验讲究先来后到,一旦自己做的东西跟同行重复了,就只能重打鼓另开张。为保证实验不“撞车”,有时必须同时平行地去做两个课题。
挣学费误学业得不偿失
据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理论与方法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刘少杰介绍,如果博士生需要搞经验研究,通常都跟导师的课题有关系,因此导师在科研经费方面可以提供支持。而如果学术成果获得学校认可,每年还可以从学校领到几万元的补助,因此那些为挣学费而忽视学业的博士生显然得不偿失。
刘少杰表示,在职博士以教师和科研人员居多,通常他们时间比较灵活。不过近年来,博士队伍人员成分比较复杂,本应该培养有创新能力人才,但有时往往达不到。“博士生主要是靠学术成绩来生存,但从目前情况看,博士生学术上大打折扣的现象十分明显。”他表示。
本版撰文并摄影 晨报记者 王猛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