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见闻
康复中心引进先进的心理治疗模式
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帮教工作
戒毒人员在康复中心的电脑室里上网
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位于北京市大兴区黄村卫星城南,是北京市劳教局根据司法部《关于依托劳教场所建立戒毒康复中心试点的意见》筹备组建的新型社会公益性戒毒机构。
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是全国依托劳教场所建立的8个试点单位之一,也是北京首家由政府出资兴建的自愿戒毒康复中心。只要和中心签订6个月至一年的康复协议,那些渴望脱毒重生的人们就能在这里享受到免费的戒毒康复治疗。
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占地14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09平方米,在管理上借鉴国际通行模式,实行社区化契约式自我管理,在戒毒康复方法上积极吸纳戒毒康复的科技成果,将体能恢复、心理康复、职业培训、技能训练、劳动就业等多种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戒毒、治疗、康复、劳动、就业指导一体化”。
2007年2月2日,天堂河戒毒康复中心迎来了第一批由31名劳教期满的戒毒康复人员。运行10个月来,中心戒毒康复人员已经达到130名。
这里,像学校也像医院 进入康复中心,给人的第一感觉是环境优美,设施完备。据工作人员介绍,戒毒康复中心主要划分为医疗工作区、管理人员办公区、脱毒治疗区、戒毒康复区四个功能区域。目前,康复中心建有宿舍20间,按照标准间进行设置,每间宿舍带独立的卫生间和洗浴设施,配备有线电视、DVD各1台、学习桌椅、空调等,每间2张床铺;脱毒治疗区设有专业病房4间,每间放置病床3张,病房内安装有呼叫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医疗工作区设有内外科、心脑电图室、化验室、透视室等,并配备了一般常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如X光机、血糖仪、尿十项、血细胞分析仪等,能够满足常规检查、疾病治疗等任务;在戒毒康复区建有戒毒康复人员教育、活动及休闲场地,设有服务部、教室、心理咨询室、图书室、休息室、会见室、团聚室和活动大厅,中心还修建了篮球场,安置了单、双杠等室外健身设备,供戒毒人员开展活动使用。
这里,氛围平静自由和谐 康复中心为戒毒人员营造了一个宽泛式的管理教育环境,戒毒人员可以在康复中心自由活动,在图书室读书看报,或在健身锻炼,或在宿舍观看电视节目,还可以在工作人员的组织下进行团体心理咨询,中心整体氛围平静祥和。
戒毒康复中心作为自愿戒毒康复的社会公益性事业机构,以实现帮助人、挽救人为目的,针对戒毒康复人员特点和需求,在管理上体现自愿、平等、援助与引导的原则。根据司法部试点意见精神,在借鉴国内外戒毒康复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尝试采用社区化契约式自我管理的方式进行管理。每名戒毒人员都与中心签订了协议,明确了双方的权利义务,在康复人员中成立了班组,建立了自管会,实行自我管理。通过自行组织娱乐、学习、讨论、劳动等日常活动,培养他们的自觉性、责任感和集体意识。在社区文化建设上,配备了教室、图书室、网络室、外线电话,戒毒人员可以充分利用图书、杂志、报纸、互联网等资源,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不同的娱乐方式和学习内容。在心理康复上,建立心理咨询室、治疗室等,购买沙盘、宣泄器材等心理治疗设备,配备3名心理咨询员,加强个案分析,对康复人员的“心瘾”环境进行干预。在这里,民警是戒毒康复的辅导者、引导者、组织者,一般被称作老师。他们不着警服,对康复人员可以直呼其名,或者称为小张小李,戒毒康复中心工作人员与戒毒康复人员之间地位完全平等。
这里,以人为本科学施教 从团体心理咨询室里传来一阵阵欢声笑语、气氛热烈,戒毒人员和工作人员经常围成一圈做心理游戏。这是戒毒康复中心教育矫治措施中的一种。据了解,戒毒康复中心的教育矫治措施主要有:个别治疗、集体治疗、生产劳动疗法、定期考评、跟踪回访制度等。
戒毒康复中心全面了解每名康复者的个人成长经历、吸毒史、戒断经历、身体素质、年龄状况、家庭等情况,为每名戒毒康复者制定针对性的康复计划,给戒毒康复者建立心理咨询专档,康复中心设置主管工作人员、心理咨询员、并聘请专家教授为康复者提供心理咨询服务,采用行为主义疗法、阳性强化法、合理情绪疗法,进行有针对性的心理治疗。针对戒毒康复者由于长期注射、吸食毒品,身体素质处于不健康的状态,康复中心制定不同的身体康复计划,使康复人员的体能尽快恢复到一定水平。
除了个别治疗,集体治疗也是重要的教育矫治形式。通过情景剧、团体小游戏、环境刺激等方式,缓解因生理脱毒所造成的生理痛苦以及心理毒品依赖形成的阴暗感、孤独感和寂寞感。通过各种小组的活动,增强戒毒康复者的团体意识、责任意识,培养他们的集体观念,彼此形成共识,互相鼓励,互相监督。集中上课、观看新闻节目、专家讲座、小组对质、定期小结交流、外出参观等,学习内容包括法律法规教育、时政要闻、技能培训,目的在于扩大戒毒康复者的知识面,增加对主流社会的了解程度,提高面对挫折、处理失败的能力,增强社会生存能力。
戒毒康复中心的主要运作模式是以社区治疗模式为主,在康复中心内部人为模拟出社会交往、生存、学习、工作当中可能或经常会遇到的各种问题,让戒毒康复人员积极参与,重新进行再社会化,掌握必要的方法和技能,培养正常的心态和行为,为下一步直接社会化奠定基础。
按照司法部精神,戒毒康复中心是戒毒康复人员重新进入社会的中途岛,因此戒毒康复中心将戒毒康复与生产劳动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参加生产劳动使戒毒康复人员掌握一定的生存技能,养成自食其力的劳动观念。目前,中心已经与当地一些公司签订了协议,部分戒毒人员已经到公司上班劳动,并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
适应社会生活,需要健康的身心,足够的人际交往能力。对此,戒毒康复中心经过几个月的探索,逐步建立了“戒毒康复平台”、“家庭关系修复平台”和“社会接纳平台”。
家庭是戒毒的重要支撑点。戒毒康复中心从家庭成员共同学习、共同成长、共同转变的理念出发,定期对康复人员家庭逐一进行走访,与家属沟通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共同制定矫治措施,帮助戒毒人员重新获得家庭情感和支持。
社会接纳,是融入社会的前提。10个月来,戒毒康复中心与康复人员所在的街道、乡镇、司法所、派出所加强联系,通报情况,协助做好帮教安置工作。康复人员步入社会,中心的老师还本着“居所就近、形式内容灵活多样”的原则,指导他们建立互帮互助小组,以座谈、聚会、娱乐等形式,不定期开展活动,互相帮助、互相监督,抵御复吸。
戒毒康复中心还积极开展就业指导,帮助有就业需求的人联系工作,几个月来,58名回归社会的康复人员联系到了劳动岗位。
这里,充满希望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康复中心的标志———一只破茧而出的蝴蝶。中心主任孙本良介绍说,康复中心以此象征物,寓意戒毒康复人员经过康复,将冲破旧壳,摆脱束缚,美丽重生。
经过10个多月的探索,康复试点工作取得了可喜成效。目前,已有80%的康复人员回到社会。其中23人已保持不复吸9个月以上,占21%;15人保持不复吸6个月以上,占14%.
中心副主任陈小同谈到,康复中心各项工作正处于探索阶段,他们将进一步借鉴国内外戒毒康复工作的有效经验,在管理模式上逐步实现工作人员管理过渡到康复人员自我管理,探索更多有效的戒毒方法,使康复中心有效运转,形成良性循环,共同营造一个健康和谐的康复之家。
一些康复人员表示,康复中心的成立无论对社会还是对戒毒人员都是有益之举。他们在这里找到了家的感觉,体会到了平等、自由、和谐、友爱,重新建立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
文/毕艳图/范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