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林艳兴 周宁
江西省南丰县琴城镇某村27户住房拆迁一年多,政府承诺的安置用地一直没有解决,经省委“民声通道”督办,南丰县政府已安排县城边上一宗土地,即将动工兴建安置房;普通群众朱世雄通过“民声通道”向省领导建议在学校增设急救知识课,江西省教育厅已决定整合课程和教材中应急知识内容渗透在教学中,督促各级教育部门和中小学校加强应急知识教育……
这是11月30日《江西日报》刊登的江西省委办公厅今年第22期“民声通道”办理情况的部分内容。
2004年5月以来,江西先后在省、市、县三级党委运用现代通信手段开通“民声通道”,群众只需打个电话、发个邮件、发条短信,可以随时向各级党委和政府反映情况和建议。每到月底和月中,省委办公厅会将办理情况通过媒体向社会通报。
3年多来,江西“民声通道”共收到群众反映超过16万件(次)。实践证明,这条通道为群众开辟了反映情况、表达诉求的新渠道,为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增添了了解民情、倾听民声的新途径,有效改善了民生、发扬了民主、促进了和谐,被誉为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创举。
推动改善民生:让群众“不出门、不见面、不来访”解决困难 “我做梦都没有想到,连续多年求助的难事通过一条短信就解决了!”江西都昌县农民潘庆祚自行研究了一种防治青枯病的农药和水稻抗旱剂,想向市场推广却因药效试验价格昂贵难以承担,多次向县乡有关部门请求帮助。2005年10月,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给省委“民声通道”发了条短信求助,在省委领导的直接过问下,药剂很快被送到江西省农科院进行试验。潘庆祚感慨道:“有了民声通道,省委领导就在群众身边!”
江西省委办公厅副主任钟金根说,这些年,江西“民声通道”受理了大量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大多数经各级党委领导阅批后由有关部门进行了督办。据不完全统计,仅2006年,江西“民声通道”促进解决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资金达1亿多元,仅省本级“民声通道”就办结群众有效反映4630件。
许多群众在得到实惠的同时,还从“民声通道”的热情受理中真切地感受到了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作风。几年来,江西省“民声通道”共收到群众发来的感谢信、赞扬信300多件,专门打电话来表示感谢的不计其数。
促进科学决策:让领导“零距离、无障碍、广覆盖”听取民意 2005年,江西省和南昌市都在筹划建设一个大型体育中心。南昌市人大代表孙育平认为这存在重复建设的隐患,便通过“民声通道”建议整合省市资源、只建一个。省委政府领导接到建议后当即批示省发改委协调省体育局和南昌市政府,研究提出省市共建省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而不再建设南昌国际体育中心的方案,节约资金3亿多元。
十七大报告提出,推进决策科学化、民主化,完善决策信息和智力支持系统,增强决策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江西“民声通道”不但关注民生疾苦,而且广纳民言民意,受理了大量对江西改革发展思路的建言献策,其中合理化建议多数已转化为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
———2005年下半年,“民声通道”反映德安市一些外商经常受到供电部门工作人员刁难。省电力公司迅速督促解决了问题,并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规范员工行为的自查自纠工作和职业理想、道德和纪律为主题的教育活动。
———2006年初,“民声通道”不时接到反映有的乡村变用新的手法向农民乱收费。省领导指示江西省税改办召开专题协调会,分工对各地乱收费情况进行调查处理,同时对全省农村乱收费情况进行全面督查。
———在这几年的全民创业热潮中,“民声通道”共办理3000多件优化创业环境的意见建议,其中200多件转化成了省委、省政府推进全民创业的政策措施。
“民声通道”利用现代通信方式为载体,消除了信息传递过程中的过滤层,具有相当的广泛性、动态性、直接性和真实性,使领导机关可以直接倾听民声,随时掌握民意,切实改进工作,完善政策措施,正成为江西各级党委观察社会动态、了解社情民意的“晴雨表”,检验改革发展举措实际成效的“试金石”。
构建社会和谐:让政府“早出门、早介入、早处置”矛盾纠纷 去年9月29日,新余市渝水区一农民给“民声通道”打来电话反映,因历史遗留的管道煤气安装问题,这个村部分村民将在国庆期间冲击新余发电公司电厂。新余市委主要领导获悉后,及时指示有关部门全力做好村民稳定工作,确保了国庆期间市民的用电安全。
黄金发展期和矛盾凸显期的特征,要求各地及早发现矛盾隐患和苗头,及时果断处置。江西省委“民声通道”通过运用现代通信技术受理群众反映,如同打开了一张覆盖面广的信息网,弥补了传统信息“报喜不报忧”“层层过滤”的弊端,能及时了解社会动态,掌握苗头,发挥了“千里眼、顺风耳”作用,增强了社会管理的预见性,为各级组织及时处置突发事件赢得了主动。
2005年11月,九江市部分地区突发百年未遇的5.7级地震,震区群众立即通过手机短信和电话向省委“民声通道”报告,使得“民声通道”早于有关职能部门15分钟上报省委领导。根据这个信息,江西省迅速向全省手机用户群发震情动态短信,安定了民心、稳定了社会。
在江西,“民声通道”正成为一些地方有效的社会“减震器”和“稳定器”,为和谐社会建设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春,余江县两个相邻的自然村因山林权属纠纷导致两方对峙、准备械斗,当地一些群众及时给省委“民声通道”打来电话报告情况后,鹰潭市、余江县两地公安部门迅速进驻这两个村,避免了恶性事件发生。
江西师大教授王东林说,“和谐”,从解字来说,“和”禾口两字组成、“谐”由皆言两字组成。这意味着如果人人都能吃饱饭、人人都有发言权,社会才能达到和谐。江西省委的“民声通道”就是一个“皆言通道”。
几年的实践证明,这条通道无论对解决民生,还是对促进民主,无论对科学发展,还是对社会和谐,都是一个有效载体,它看似运用现代通信技术的“小小一点创造”,实际却是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大大一番变革”。新华社南昌12月14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