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阴雨,为了省电,仅6平方米的房间内没有开灯,妈妈坐在床边抱着患“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驰驰。早报记者张栋图 |
为救弟弟 姐姐要再次捐骨髓
早报记者 顾文剑 李祎 实习生 吕也青
只有1/4的机会,同胞姐弟的骨髓才能配对成功,但在首次骨髓配对渐渐失效后,10岁的姐姐拟再次捐献骨髓给5岁的弟弟,目前,弟弟因“急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而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治疗。
由于无法筹集到高昂的手术费,姐弟俩正面临“骨髓可以配对”但“无法动刀”的窘境。
为拯救弟弟 姐姐放弃期末考来沪
5岁的驰驰(化名)来自江西抚州,今年2月,驰驰因多次发烧却未能痊愈而辗转多地求医。
上海市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陈静教授告诉早报记者,由于杨驰还有一个同胞姐姐,所以医生们首先考虑为姐弟两个做骨髓配对。而在通常情况下,同胞兄妹的配对成功率在25%左右。此时,10岁的姐姐莹莹(化名)正在老家上小学四年级,为了拯救病重的弟弟,莹莹放弃了期末考试,并在骨髓移植手术实施前1个月来到了上海。
住院费太高 一家人120元租房暂住
至少有3个月的时间,驰驰的父亲杨武良是很欣慰的。“医生检测驰驰和莹莹的骨髓配对,而且驰驰身体内的骨髓干细胞没有明显排斥,因此可以进行移植手术。”杨武良说。这个结论意味驰驰有了生机。更重要的是,因为不需要另外寻找配对骨髓,经济拮据的一家人又节省下了一大笔费用。
7月17日,在东拼西凑了20万元后,手术开始进行。莹莹先后为弟弟采集了两次血液和1次淋巴细胞。医生们说,在采集的过程中,小姑娘一直很平静。
3天后,莹莹出了院并回了老家,而驰驰仍需留院观察。“情况有好转,脸色一天天红润了起来,血小板、红细胞等血象监测指标也慢慢恢复正常。”母亲肖新屋说。
手术后,因为担心病情反复,驰驰一家三口一直留在上海。
杨武良说,“一直住院的费用太高昂,因此就租了每月120元的房子,到了换药或需要检测的时间,然后搭乘公交车到医院。”据悉,这来回的路程约为20公里。
手术后的3个月,医生们一直担忧驰驰的各项监测指标,一直正常的血象监测结果也没有最终让医生们放下心来。今年11月,驰驰的身体开始出现复发症状。
须再次移植 借来20多万已全花光
“又发烧了。”最让杨武良和肖新屋担心的是,驰驰的脸上重新出现“可怕的白色”。
陈静教授称,虽然在手术中,驰驰没有出现排异反应,但莹莹的细胞植入过程不是很稳定。“驰驰体内还留有自己的细胞,只有约95%的姐姐的细胞占据了他的身体。”陈静认为,“正是这留存的5%,给驰驰今后的复发带来了隐患。”
按照陈静的解释,驰驰体内留存的细胞还有着强大的免疫防御能力,它们吞噬了姐姐刚刚输入驰驰身体的正常细胞。
在驰驰入住医院40多天后,医院出具了《病情证明》:“11月12日起,移植物逐渐被排斥,目前又恢复急性重型再障状态,建议再次进行移植。”
陈静教授说,接下来等待驰驰的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再一次采集姐姐的细胞进行第二次移植手术,另外一种就是通过药物治疗。但是,对于复发的驰驰来说,后者效果非常有限。
但夫妇俩不得不面对第二次手术所必需的巨额手术费。目前,夫妇俩双双失业、借来的20多万已悉数花光,家中没有一只鸡蛋、一包牛奶等营养品。夫妇俩称,驰驰每月的治疗费用至少1万元,而且前提是不出现“发烧感冒”等病情。“吃饭估计也要成难题,很难维继。”杨武良说。
◇记者探访
一家人都在为手术费发愁
沪南路150号,废墟深处的两层楼旧式民居,这是驰驰(化名)一家的住所。昨日阴雨,仅6平方米的房间内舍不得开灯,驰驰倚着床,两手握着装有热水的输液瓶,无力走动。
“怕冷。”驰驰日益发白的脸色让父母愈发憔悴。两人不时上前摸摸输液瓶,又探探驰驰的脑门,然后立即将视线从驰驰的脸上转移,不忍心过多注视。早报记者注意到,雪白的脸上隐出红点,小手的皮肤则多处淤青。
市儿童医学中心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陈静教授向红十字会申报了驰驰的病例,希望这个家庭能得到红十字会基金的帮助。陈静说,莹莹还不知道自己要第二次为弟弟捐献骨髓。因为驰驰的爸爸说,钱还没有着落,万一没法进行手术,不想让年幼的女儿眼睁睁看着弟弟无法用自己的骨髓。顾文剑 李祎 吕也青
如果您愿意捐款帮助这家人,请致电早报热线962288或者153018886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