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银川12月17日电(记者曹健)宁夏回族自治区教育、文化部门日前开始在南部山区的西吉、海原、盐池等地农村中小学课堂教唱“花儿”。
北方民族大学社会学与民族学研究所教授武宇林介绍说,“花儿”是流传于西北地区的山歌形式,由于传唱人多已年老,年轻人不愿学习,正面临着后继无人的尴尬局面。
为拯救这一传统技艺,结合世界银行西部基础教育开发项目的实施,今年8月,宁夏举办了宁夏首届校园花儿歌手(教员)培训班,为宁夏各地培训近50名能够教唱“花儿”的音乐老师。他们最少的学会六首,最多的会唱十几首。
由武宇林主编的《简编花儿教程》也已下发到宁夏各农村中小学。将“花儿”纳入高校音乐课程推广的尝试也在进行中。
除“花儿”外,宁夏文化、教育部门还计划将回族器乐引进中小学音乐课教学,将剪纸、刺绣引入中小学美术课教学,将回族踏脚引入中小学体育课教学,希望通过校园传承扭转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自然传承链条濒临断裂的局面。
宁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靳宗伟说,受现代社会冲击,一些传统技艺原有的生存土壤已然消失,面临自然传承困难是必然的结果。然而,如果不加以保护,这些宝贵的人类文化遗产将可能最终消亡。
“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后继无人,并不是因为年轻人对这些技艺没有兴趣,而是他们对这些技艺根本就不了解。校园授课有利于培养年轻人对传统技艺的兴趣。”宁夏隆德县民间剪纸艺人张炜说。
“政府希望校园传承能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找到一剂良方。”宁夏文化厅社文处副处长金升说。
近年来,中国政府加大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针对性地开展分级保护,通过命名传承人加快传承链条的恢复,通过设立传承点复原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