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济南12月18日电(记者刘宝森)逐渐成为国际农副产品主要出口地的中国,正开创性地在个体农耕中引入国际种植操作规则,从源头上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从2004年开始,中国农业大省山东开始探索完全与国际农业生产操作规范接轨的农产品种植地方标准,并全面在个体种植户中推广。
此前,中国还没有按照进口国标准针对具体作物制订的农业生产操作标准。
研究的组织者之一、山东省农业厅对外合作处副处长杨鲁勇说,制订这些标准的意义在于能实现与进口国农产品质量标准的无缝对接,并根据国外标准变化及时进行调整,使中国农产品出口从以前跟着国外标准跑,转变为主动超越国外标准。
3年间,山东省农业部门对美、欧、日、韩等中国主要农产品进口国最新进口标准进行了跟踪,并为主要出口作物选择8种到14种国外允许使用的农药,进行药残消解动态试验。通过分析影响产品质量安全的各种因素,确定最佳生产操作要素,有的放矢地对整个生产过程实施控制。
到目前为止,山东已依照国际进口标准,结合中国农作物生长特点,成功制订出了菠菜、大葱、圆葱、大蒜、甘蓝、番茄、草莓、冬枣、生姜、春季马铃薯、秋季马铃薯、辣椒、甜椒、芦笋、菜豆、西兰花16种主要出口农产品的种植地方标准,并已对外公布。
杨鲁勇介绍说,山东农业技术推广部门目前正在把这些标准按照出口企业自属基地农户、合同基地农户、社会基地农户三个层次进行推广。同时,其中有9种标准明年还将作为国家标准发布,在全国2亿多农户中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