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句容市委、市政府把推进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建设全面小康的重要抓手,实行“政府推动、多方参与、市场运作、规范管理”的工作方针,全市农村劳动力输得出、用得上、敢创业、有保障,有力提升了全市农民的收入水平。
目前,句容市24.5万农村劳动力中,有20万人实现了转移就业。其中,在外市企业工作的超过10万人,工资性收入占全市农民人均收入的75%以上。
健全劳务输出网络,确保农民“输得出”。句容以市劳务市场为中心,构建了上接全国劳动力市场信息网,下接镇劳动保障服务所和村信息员的用工信息网;每月10日、15日、25日举办固定的劳务集市,每月向社会发布用工信息近800多条,提供用工岗位1000多个;市、镇每年都联动举办3到4次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招聘会。同时,在北京、南京、西安、上海、无锡、厦门等地建立6大劳务输出基地,保持与这些城市大企业之间的良好合作关系。此外,推进“劳务代理”“劳务派遣”,开辟农民转移就业新路子。句容市劳动保障部门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一方面依据市场用工信息扩大农民合同工招聘范围,另一方面积极保障农民合同工权益,把他们的工资、劳保关系放在句容劳动服务公司,由公司向用工单位派遣,取得了用工企业和农民工双方满意的良好效果。
强化技能培训,让农民工进厂“用得上”。农民就业难,难在缺技能。为打破这一制约农民转移就业的瓶颈,该市坚持以市场需求为主导,多形式、多渠道地开展各类农村劳动力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的竞争力。一是整合市内4所职业技术院校的教育资源,建立农民培训基地,每年培训中等职业技术人才、技术工人5000多人。二是依托劳动力市场供求信息,积极开展订单式用工培训。根据企业用工要求,每年进行计算机、服装缝纫、餐饮服务、电子电工、瓦木工等专项培训,培训学员近5000人。三是积极开展职业资格证书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的岗位竞争能力。该市劳动保障部门远赴北京、西安等地,为句容的建筑工人开办培训班,先后有3000多人通过培训拿到了职业资格证书。
积极鼓励扶持,让能干农民“敢创业”。句容市积极鼓励和扶持农民致富带头人,促使他们从“就业者”向“创业者”转变。郭庄镇刘巷村农民刘平,上世纪90年代带领本村的“子弟兵”远征北京,靠过硬的技术和良好信誉,在北京建筑市场的“水电安装”领域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生意好时,附近村里有300多人都跟着他在北京干。
开拓社保新路,让农民工“有保障”。该市从维护外出打工农民长远利益出发,大胆尝试农民工“异地打工、本地参保”方式。句容市劳动保障部门依据国家有关法规、条例,专门制订了切实可行的缴费基数、缴费比例、缴费时间、领取方式等一系列政策,在句容农民外出打工比较集中的地区,聘请劳务代理跟进办理,由本地劳动部门与用工单位达成协议,统一回原籍地落实异地打工农民的社会保险。对没有能够在异地办理养老保险的打工农民,在征得用工单位同意的前提下,采取灵活多样的缴费方式给外出打工农民办社会保险。截至目前,句容市已有两万多名转移就业的农民参加了社会养老保险,有的还参加了工伤保险。(刘宁徐群) (来源:人民网地方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