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西安12月18日电(张琳、边江)陕西省凤县从实际出发,实施"三告别"、"三集中"和"三推进",加快了扶贫攻坚步伐。陕西省政府日前在凤县召开全省扶贫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了凤县经验。
"三告别",就是通过异地搬迁、村内集中安置,使全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告别窑洞、告别茅草房、告别单家独户,从根本上改变特困人群的安居和发展条件。
"三集中",就是将全县所有痴呆傻、残疾和精神病人,实行集中生活管护、集中康复治疗、集中生产劳动,寻求从根本上消除因智、因残、因病导致家庭贫困的路子,达到安置一个人、解放一个家庭、维护一方稳定的目的。
"三推进",就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为目标,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凤县地处秦岭腹地,总面积3187平方公里,"九山半水半分田",是省定扶贫开发重点县。在新阶段如何找准突破口,加快脱贫致富步伐?凤县县委、县政府组织15个涉农部门,对全县扶贫开发整体情况、存在问题进行了全面调查,发现存在的突出问题,一是贫困面依然比较大。近年来全县扶贫开发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贫困人口比重由2002年的59%下降到24%,但到去年底还有3.04万人未能摆脱贫困,占到农业总人口的40%。二是特困人群的居住问题十分突出。全县还有1545户6190人居住在土窑洞、茅草房或单家独户住在深山老林。这些户有的一次拿出几百元钱都很难,采用原有的扶持政策,即使再过几十年,这些人中的相当一部分也很难搬出土窑洞、茅草房。三是全县还有2000多名痴、呆、傻、残和精神病人。这些特困弱势群体以安居和生活为重点的脱贫问题,已成为全县扶贫攻坚的"瓶颈"和最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凤县县委、县政府创新扶贫工作的思路、方法和机制,提出了实施"三告别"扶贫安居工程、"三集中"特困安居工程、"三推进"强基固本工程的扶贫工作方案。实施"三个三"需要较大的财力。对此,县上认真算账、分析论证:凤县是农业贫困县,但近年来工业经济发展较快,全县财税总收入已由2001年的6400万元,增长到2006年的2.42亿元,5年增加近3倍;今年前三季度已达到3.56亿元。同时国家扶贫政策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倾斜,投资力度也在逐年加大,这些都是解决好这些问题的有利基础和条件。在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三个三"作为全县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有计划地分步骤实施。
(一)实施"三告别"扶贫安居工程,从根本上改变特困人群的安居和发展条件。 全县"三告别"扶贫安居工程共需搬迁1545户6190人,其中窑洞户、无房户1483户5991人,涉及全县12个乡镇、145个村和8.1%的农户,工作面广量大。县上因地制宜分类实施,按比例落实建房补助资金,不搞一刀切。对无能力建房的窑洞户、茅草房户、孤儿寡母户全额补助建房资金,村集体对无子女户无偿帮助建房,这部分房屋产权归集体所有;对有一定经济能力的独居户、危房户实行67%的差额补助,其中3人以上的每户建房3间补助2.3万元;2人以下建房2间补助1.7万元。建房标准原则上控制每户建房3间,建筑面积88平方米,房屋造价控制在3.5万元以内;家庭经济条件差,无能力建房及2人以下贫困户,建筑面积58平方米,房屋造价控制在2.3万元以内;经济条件较好的可适当提高建房标准。
在"三告别"扶贫安居工程的布局、规划和实施中,注意做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小城镇建设相结合,与移民搬迁相结合,与危房治理相结合,坚持就近、就地安置,有利生产、方便生活,原则上不搞跨地区异地安置,安置对象向农村居住聚集地靠拢;做到通电到户、通路到户、通水到户;便捷上学,便捷看病就医。目前,第一批249户1038人的"三告别"工程已完工,投资800万元,其中县财政补助575.6万元,建房773间,面积21405平方米,搬迁户已陆续开始迁入新居。第二批190户建房工作已经启动,其中156户已完工。
(二)实施"三集中"特困安居工程,最大限度解放家庭生产力。 凤县目前尚有2000多名痴呆傻、残疾和精神病人,是1000多个家庭长期难以摆脱贫困的根本原因。为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县上决定"先试点、再完善、后推开",计划用两年时间投资2000万元建设凤县社会福利园区,含中心敬老院、高级老年公寓、精神病康复院、残疾人康复院、儿童福利院等5所福利院,对全县痴呆傻、残疾和精神病人逐步全部实行集中生活管护、集中康复治疗、集中生产劳动,达到安置一个人,解放一个家庭,维护一方稳定的目的。目前一期工程共投资1100万元,完成中心敬老院和老年公寓建设,占地150亩,建筑面积9000多平方米。
在强化"三集中"硬件建设的同时,注重软件建设,强化管理和服务。一是落实机构和人员。设立了凤县社会福利院管理中心,调剂事业编制23名,先期招聘管理和服务人员50名。将福利院工作经费、院民生活费及管理服务人员工资全部纳入财政预算。二是严格管理。在入院集中供养人员的选录上,一方面做到公开透明,把政策和条件交给群众,对入院对象调查确认做到"五个公开",村、乡镇、县三级审查,使广大群众真正感到党和政府为民所办的实事和好事,并能积极参与监督,确保真正需要帮助的特困人群能得到救助。另一方面坚持群众自愿,必须征得当事人的同意,对缺乏民事行为者必须与监护人签署协议,明确各自责任和义务。目前已有669人签了入院集中供养协议,其中200多人已得到妥善安置。
(三)实施"三推进"强基固本工程,夯实发展的基础。 良好的生存发展环境和完善便捷的公共服务,是决定群众安居乐业的关键。为了进一步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巩固和扩大扶贫工作成果,凤县积极实施了"三推进"强基固本工程。
一是以促进农民增收为目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按照"主业突出、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和"深山药材浅山鸡、川道果菜遍地椒"的产业布局,主攻花椒产业,突出发展特色畜牧业,大力发展蔬菜、食用菌、地膜玉米等项目,构建多轮驱动的富民产业体系。栽植花椒3600万株,今年总产量可达1750吨,农民人均花椒收入800元。依托秦岭药谷品牌,发展凤党、秦艽等中药材6万多亩。积极发展反季节蔬菜和食用菌,建立蔬菜产业基地3万多亩。采取"政府补鸡苗,部门抓防疫,群众建鸡舍,中介促营销"的办法,大力发展土鸡产业,今年已发展土鸡102万只,计划三年内全县土鸡产业规模达到300万只。今年,全县以花椒、畜牧、中药材、苹果、土鸡等特色产业为主的一村一品专业村已达到70个,预计农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净增长15%。
二是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以通村水泥路、人畜饮水和村容村貌整治为重点,今年共投资7500万元,建设通村水泥路235公里、开工建设旅游专线66公里、县乡公路19公里、村组砂石路100公里,全县80%的村通上了水泥路,形成更加通畅的农村公路骨架网。投资850万元,植绿2915亩,建成了环县城绿色屏障。沿秦岭至柴关岭、316国道和212省道建设绿色长廊120公里。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建设,对适宜发展沼气的村和搬迁点积极实施沼气项目,累计建成沼气池4000多座,改变"靠山吃山、伐薪烧柴"的传统生活方式。结合文明家园建设,启动实施了50个村的"三化一片林"工程,三年全面完成全县150个村的绿化美化,改善人居环境。
三是以提高扶贫开发水平为目标,推进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在积极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基础上,建立大病统筹制度,对参合的困难群众再按50%至80%的比例进行二次报销,在社会医疗救助的基础上,再设一道保障线,从根本上解决了群众因病返贫问题。全面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建立了助学金制度,对贫困学生高中、大学教育阶段每年人均分别补助500元和2000元,加大寄宿贫困学生生活费和交通费的补贴力度,解决上学难的问题,全力保障贫困家庭子女接受教育的权利。大力推进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在农村建设村民中心,优先为搬迁安置村建设以村两委会办公室、卫生医疗室、科普宣传室、治安教育室、文化娱乐室、文体活动场为主要内容的"五室一场",不断满足群众民主管理、文化学习、休闲娱乐、强身健体等各种需求,实现了社区服务向农村延伸。
凤县切实加强对扶贫攻坚工作的领导。县委书记、县长亲自抓,县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坚持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扶贫工作;将省级"两联一包"扶贫机制向基层延伸,实行省、市、县、乡、村"五级扶贫联动"工作机制;通过"万元年薪、公开选拔、两推一选"等办法,选优配强村级组织班子,提高了村级班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
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渠道筹措扶贫资金。"三告别"、"三集中"工程已投入2300多万元。县财政用于扶贫开发的资金占到新增财力的30%。今年县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资金500万元、扶贫专款500万元,并以财政资金贴息贷款500万元,专门用于扶贫开发工作;大力整合扶贫资源,将扶贫部门内部项目资金和农业、林业、水利、民政、交通等部门项目资金捆绑使用,整村推进,一揽子解决单个部门解决不了的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项目建设问题,每个扶贫重点村整合资金达150万元以上;坚持工业反哺农业,以工补农,鼓励县内300多户工业企业广泛开展扶贫济困,为包扶村投入资金400多万元。省"两联一包"扶贫团为凤县协调项目资金2500多万元,省市包扶单位直接为包扶村投入资金300多万元。同时发动干部职工和社会各界为扶贫捐资200多万元,在全县形成了多元化、多渠道的扶贫资金投入机制。
强化对扶贫工作特别是项目资金的监督考核。坚持"三个公开"和"三级审查",即公开补助标准、公开确认程序、公开确认结果,所有扶贫款项的下达都必须经过村委会、乡镇政府、县扶贫办三级审核认定,工作程序公开透明,充分发挥群众的监督作用,保证了扶贫政策落实的公开、公正和公平;对各类扶贫项目资金实行分块管理,按工程进度统一划拨,工程启动前拨付30%,主体完工后拨付40%,验收合格后拨付30%。资金专款专用,封闭运行,由财政、审计部门监督,逐级报帐,有力地保证了资金使用效益。把扶贫工作作为年度岗位目标责任制的重要内容进行考核,严格奖惩兑现,通过强有力的考核措施和明确的用人导向,促进了全县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