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来自北京73所高校的300名大学生新兵带着梦想启程,奔赴绿色军营。据北京市征兵办透露,这些新兵是从1000多名大学生报名者当中脱颖而出的。
大学生当兵入伍成为一个热门话题,始于近几年有关方面制订的各种鼓励大学生入伍的激励措施和由此带来的大学生入伍热。那么,大学生究竟给绿色军营带去了什么?部队这个大熔炉,又会给初出茅庐的大学生留下怎样的印记?带着这些疑问,记者采访了一名刚刚从部队复员归来的清华大学学生。
2005年12月,一纸“入伍通知书”让清华学子李高杰走进了他梦想中的军营。两年在部队的摸爬滚打,让他体味了军人世界里的冷峻和热血,满足了他对金戈铁马的全部想象,更让他感受到了一段别样的军旅人生。
上个月,怀揣着一本红皮的“义务兵退出现役证”,李高杰褪去了一身橄榄绿,重新回到了校园。此时,他的身份是清华大学土木建筑系大一学生。重返校园不到一个月,李高杰仍旧一袭军人打扮,军绿色的薄衣薄裤,一双低帮帆布胶底军鞋,走起路来昂首挺胸。然而两年部队生活的历练,留在他身上的烙印不仅仅只有这些。在李高杰眼中,军旅生涯让他收获了忍耐和坚韧的意志品质。
今年20岁的李高杰是2005年恢复高校征兵后首批应征入伍的大学生之一。入伍前,他是清华大学05级土木系学生,大一只上了半个学期后,他便进入部队,在解放军武警驻天津八六三部队防化连服役,曾任师工化连战士、师文化集训队教员、师网管员、侦察连战士。
李高杰看上去十分壮实,平头,龙眉,身材魁梧,步伐有力。在北京寒风凛冽的街头,他只穿了一件军绿色衬衣和一件单薄的外套。“回到校园一切都还适应吗?”记者看见他后便顺口问了他这句话,“不适应。”在停顿了几秒后,李高杰小声但有力地说出了这三个字。“怎么不适应了?”记者又问。“学习落下了,以前的知识全忘了。”李高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随后,李高杰向记者讲述了他在部队的那些日子,看得出,一提起部队两个字,李高杰便立刻来了精神,有着抑制不住的兴奋。
部队里的“拼命三郎” “你知道十秒钟挥5下锄头是什么滋味吗?”李高杰问记者。之后,他突然大声说道:“就是今天,两年前的今天!”他激动地说。原来,记者采访他的当天正是两年前他入伍的第二天,也是他开始在部队抡锄头干活的时候。
干活对于来自农村的李高杰来说并不陌生,但当真正干起来才发现“强度和平时在家干活完全不一样”。他说自己从未干过这么累的活,“中午吃饭时手一直发抖,夹不住菜。”吃完饭下午接着干。李高杰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既然来了就要坚持。直到两双棉手套全被磨破,他仍然没有让手中的锄头停下。“当时全凭意志在坚持。”李高杰回忆,刚到部队的第二天晚上,他的两个胳膊已经没有感觉了,床都上不去了。“那当时后悔来部队了吗?”记者问李高杰。“不后悔!”他不假思索地回答。李高杰吃苦耐劳、训练有素的作风让部队的战友对这位清华学子刮目相看,他们在部队里都亲切地叫他“拼命三郎”。
去年底,一个风雪交加的晚上。在全师组织的100公里徒步行军拉练中,作为连队的擎旗手,李高杰手举5斤重的大旗,背着30多斤重的装备,始终走在队伍的最前面。走到半途他已经是满脚血泡。“当时的风简直能把人刮起来,但是我想必须要扛好这面大旗!”李高杰说。那天他只穿了一身单衣单裤,队友们都劝他去坐连队的救援车,但李高杰愣是没吭一声,坚强地走完了全程。
只想当真正的士兵 “为什么不等毕业以后再参军?”记者问起李高杰当初当兵的想法时,李高杰马上回答:“毕业后再参军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当兵了,那时就是带着干部指标去的,现在当兵才能体会什么是部队生活。”随后,他又用双拳击了下桌子,豪爽地说道:“要当兵就得当真正的兵!”
李高杰并不避讳在部队中的艰苦。他告诉记者,只有坚持才能在那里生存。在夏天的训练中,连长会时不时地让所有士兵跑步,连长不喊停,所有人不能停。“每次都差不多跑十多公里,跑得人都没有知觉了,”李高杰笑着说。艰苦、冷峻让李高杰学会了坚持和忍耐。“还想回部队吗?”记者问。“怎么不想,当然想!”李高杰告诉记者,他特别想部队的战友,“快要离开时才发现弟兄的感情是多么深。”李高杰说。在即将离开部队的一个月里,李高杰几乎天天失眠。“哭过吗?”“哭过十几次,每一次都是不想哭,但眼泪止不住地往下流。”李高杰动情地说。也正因为这一点,战友都说李高杰就是《士兵突击》里的“许三多”。李高杰憨憨地说:“他们叫我三多,也不知道为什么。”
李高杰因为在部队表现突出,连续两年被评为优秀士兵,荣立三等功一次,还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李高杰还自学计算机基础知识和网络技术,协助连队搞好网络建设和计算机的维护保养。在他的带动和帮助下,他所在连队两年间有85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一级考试,30人通过了国家计算机等级二级考试。团长对他的评价是:“李高杰在各个方面为我们团队所做的贡献,不是单单一个"优秀士兵"的称呼所能说明的。”
重返校园难舍部队作风 如今,重返校园的李高杰将这些荣誉都看成了历史,而他所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适应学校的环境”。李高杰告诉记者,由于在部队习惯了每晚9点半睡觉、早上5点半起床的作息规律,回到校园这一个月来,他仍然难以适应学校晚上11点才熄灯的要求。“我现在每天5点半就睁眼,在床上躺半个小时,然后6点起床,到楼下的操场上转一圈。”李高杰说,从外面回来后,他就叫宿舍的同学起床,然而此时,大部分学生仍在熟睡中。而到了晚上,他10点钟就上床准备睡觉,可他的很多同学这时上晚自习还没回来。
“昨天晚上12点还有同学在楼道跳绳,所以这些天来由于作息问题我经常失眠。”李高杰说他现在是“晚睡早起”,但他同时也表示自己会慢慢去适应的。
学习上的事都忘光了 生活上的暂时不习惯会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适应,可在学习上李高杰则显得有些力不从心。李高杰告诉记者,他现在只是个旁听生,虽然在入伍前他已经上了一遍大一第一学期的课,但是现在重返课堂时,他已经听不懂老师在讲什么了。“当兵两年回来,什么都忘了。现在好多知识都不会,如果再参加一遍高考,我可能也就考400分。”
记者问李高杰有没有在部队自学点什么时,李高杰回答:“在部队都是学习政治方面的知识,根本没有精力去学其他的,况且部队也没有那种学习的氛围。”
与李高杰同时去参军的肖丁宜重回校园后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化学系的肖丁宜是大三的时候入伍参军的。如今阔别校园两年,学业的繁重和环境的陌生让肖丁宜断然拒绝了记者的采访。他表示:“目前只想好好学习,不想受任何打扰。”
“我毕业后还想回到部队。”采访临近结束的时候,李高杰告诉记者,但马上他就加了一句:“如果我能顺利毕业的话。”看来,眼下对于这名退伍的老兵来说,完成学业已经成为了他最大的心愿。(党晓晖) (来源:京报网-北京晚报)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