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广州12月19日电(记者徐清扬)由于受强天文潮汐和干旱无雨的共同影响,12月20日至24日,珠江三角洲将会出现今年入秋以来最大的一次咸潮袭击。由于有关方面储备了充足的淡水和做好应对防备,预计澳门、珠海、中山和广州等地区的饮用水安全不会受到影响。
据广东天文学会分析,这次特大咸潮由天文、气象和水文等方面因素共同影响形成。一是天文因素。12月22日18时,月球最接近地球,从而引发“近地大潮”;23日20时,月球运行到珠江三角洲北回归线以北的上空,从而引发“回归大潮”;24日9时16分,月球、地球和太阳三者排成一条直线,从而引发“朔望大潮”。上述三个天文大潮汇聚在一起,可使江海潮汐的潮差更大,潮峰更高,咸潮更强,并把咸潮上溯得更远,咸灾影响范围更广。
二是气象因素。今年珠江三角洲雨水严重偏少,其中广州地区雨量只有去年的六成。雨量越少,咸潮越强;雨量越多,咸潮越弱。
三是水文因素。今年12月上旬,西江梧州水文站平均流量只有每秒1710立方米,比去年同期显著减少。当其流量少于每秒1800立方米时,上游来水压不住下游咸潮,咸潮就会乘虚上溯,波及整个珠江下游地区。
广东天文学会理事李建基分析认为,由于这次天文大潮来势汹汹,珠三角地区部分水厂的取水口可能会连续24小时含氯度超标,必须及早应对,必要时要启用水库资源才能应急。
广东天文学会预计,这次咸潮强度将在26日以后明显减弱,咸潮危害将会暂时解除,但今冬明春的咸潮形势仍然不容乐观。
据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介绍,为应对此次咸潮,珠江调水方案及时进行了调整,进一步加大了梧州断面流量,以便保证压咸效果,延长珠海取淡时间。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