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2007年2月14日国家统计局公布1月份我国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2.2%的时候,恐怕没有多少人会过多关注这个数字。然而,到了11月2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要把防止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价格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通货膨胀作为宏观调控首要任务。
不到10个月的时间,我国消费价格的高企已经成了宏观经济面临的重大问题。这还不是全部,生产资料价格的逐月走高,资产价格的居高不下,这些与消费价格的上涨都共同预示着:我国物价在2007年走入了结构性上涨的风险区。
食品价格带动消费价格上涨 12月4日中国社科院发布的报告认为:我国现在已经进入了价格上升阶段。
“在价格上升阶段的初期,价格上涨往往是从一些特殊或薄弱环节开始的,而不是普遍的上涨。猪肉价格的上涨只是导火索,今后即使猪肉价格平稳了,价格上涨也可能找到其他的表现途径。”报告的撰写人之一,中国社科院数量技术经济所所长汪同三这样告诉记者,因为“在过去一段时期内积累的价格上涨因素和近期新出现的价格上涨因素,已经形成了可能造成总体价格水平明显上涨的压力。”
这些因素包括成本推动、需求拉动和经济增长速度过高,投资增速过快,再加上个别经营者和利益集团串通涨价的不正当行为。
在此背景下,各机构对今年全年以及明年中国的消费价格都纷纷看高。社科院认为2007年和2008年的居民消费价格将分别同比上涨4.5%和4%;国家信息中心预计今年上涨4.7%,明年上涨3.5%。
生产成本推动压力加大 生产成本推动的压力既包括劳动工资上涨,也包括生产价格的逐步走高。因为劳动工资上涨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所以可控的只有生产价格。然而近几年来,我国的生产价格,尤其是生产资料价格的增长幅度长期高于居民消费价格。
根据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的监测,2007年11月购进价格指数在连续四个月攀升后,以70.1%创下最近两年来的最高点,并且原材料价格的上涨仍有可能出现加剧趋势。
据国家信息中心高级经济师张永军分析,今年下半年我国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了持续快速的上涨,关键是由社会总需求的扩张导致的。他说,随着社会总需求的扩张,企业会首先考虑加快生产。而只有当社会总需求的扩张持续时间较长并且影响范围较大的时候,他们才会感觉到整个社会价格上涨的压力,并开始考虑提高自身产品的价格。由于今年上半年工业生产加速并持续半年之久,工业品出厂价格和生产资料、燃料、动力价格就都有可能出现价格涨幅提高的情形。
需求旺盛推动资产价格走高 2007年,除了消费价格之外,我国证券和房地产等资产市场价格也在高位上持续运行。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所长刘树成认为,当前我国资产价格上涨幅度高于消费价格主要是因为我国目前的宏观经济中通货膨胀压力与被掩盖的产能过剩并存,同时,价格上涨具有结构性特点,尚未形成普遍性的全面上涨。在这样的环境中,资金趋向于流向短期供给弹性较小、长期保值性较好的房地产市场。
其次,我国目前由于多方面因素造成的流动性过剩问题短期内难以有效解决,货币供给充沛,同时又在较长时期内维持低利率、负利率,出于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人们也会倾向于将资金投向证券和房地产市场。
此外,地方政府开发土地搞城市化,推高了土地和房地产价格;一些部门单位违法违纪在资本市场上进行非法炒作;国际热钱以各种手段流入中国资产市场,伺机牟利也都是原因之一。(记者:方烨) (来源:经济参考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