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科技创新2007年巡礼
本报记者常思哲
12月17日,商务部和科技部召开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授牌大会,沈阳机床集团成为20个第二批国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之一。作为国家装备制造业重镇的沈阳,如今已凭借高新技术再次起航,远征世界。
科技创新是老工业基地振兴的根本途径。在“创新年”里,沈阳预计全年高新技术产值为2100亿元,同比增长40%,是2002年的3.39倍。高新技术企业达到814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8000家,同比分别增长19%和60%,分别是2002年的3.72倍和2.56倍。
五年来,沈阳累计取得科技成果3898项,其中29%达到国际先进水平,37.2%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共有45项成果荣获国家级科技奖,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五位。
创新使老工业基地青春再现
不久前,记者在新松机器人股份有限公司采访时,发现该公司的会议室、车间里处处可见金发碧眼的“老外”。常务副总裁胡炳德告诉记者:“他们是新松的客户,是来学习的。”
在东软集团的数字医疗设备装配车间,看不到一条条流水作业生产线,也听不到震耳欲聋的机器轰鸣声。偌大的装配测试车间,仅有3名值班工作人员坐在电脑前,正在测试着已经组装完毕的CT机。今年东软集团生产的第1000台CT下线,通过自主创新,东软研制的CT机曾迫使国外同类产品降价20%至30%,产品远销20多个国家和地区,形成了与美国、德国公司产品三足鼎立的格局。
在中科院沈阳科仪公司,正在调试的6英寸PECVD设备样机零部件国产化率达到70%以上,是我国第一台真正意义上的国产PECVD设备。PECVD设备全称叫做等离子体增强化学气相沉积设备,是IC制造工艺中最理想的镀膜设备之一,而这台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是他们自主创新的成果。PECVD部门总经理姜谦是浑南新区为科仪公司从美国诺发公司引进来的。姜谦幽默地说:“我担任诺发公司研发副总裁的时候,代表诺发来考察沈阳科仪,本来是想要收购他们的,没想到收购不成,居然还把自己给"搭"进来了。”
回顾2007年,沈阳有太多的科技成果值得浓墨重彩的书写。2007年全年预计申请专利4400件,其中,发明专利1800件,占总申请量的41%,比2002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沈阳被国家批准创建“知识产权示范城市”。通过实施科技重大专项,沈阳取得了一批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重大科技成果,IC成膜装备(PECVD机)、燃气轮机、PET机等相继研制成功并开始产业化。数字化设计、数控加工、信息化管理和嵌入式软件等先进技术在机床、电力、冶矿、石化等传统制造业企业的推广应用,缩短产品设计周期41%和制造周期15%。
大手笔规划腾飞空间
今年,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做出了工作着力点由老工业基地结构调整向自主创新转变的重大决策,提出在2015年率先建设成为国家创新型城市的战略目标。(下转4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