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泥船将从临时码头海底挖出的泥沙放到运沙船上。本报记者 张朋 摄 |
挖泥船临时码头两天抢挖5米,“南海Ⅰ号”上水及拖带潜航监管方案曝光
“南海Ⅰ号”如何进入“水晶宫”?除了亚洲第一吊“华天龙”和水下“全潜驳”(类似于潜水艇)的神奇功力外,临时码头和海潮也是关键因素。昨日,记者经多方探访和采访得知“南海Ⅰ号”登陆的两个关键条件——
临时码头确保8.5米的水深和吻合本月24、25、26日三天的涨潮期。
◆挖泥船进驻
与波涛赛跑,两天两夜深挖5米
前日下午,一艘挖泥船悄悄地停靠在了“水晶宫”临时码头。
它们此行的目的是:在两天两夜内,务必挖深港口达到负5米的深度。
记者见到,挖泥船正在距离临时码头10多米的海上作业,船上伸出一个巨型的“爪子”,频繁探向海水里,把水底的沙子“抓”上来,放入旁边的运沙船中。
据现在的负责人、广州打捞局的陈某介绍,他们是接到上级通知,担心拖着“南海Ⅰ号”的“全潜驳”在顶起“集装箱”(箱内是“南海Ⅰ号”)时过高,满足不了“集装箱”下岸,赶紧在两天两夜内挖深港口航道。
“浪大了后,挖泥船就不能工作了,我们也在与波涛争抢时间。”
据了解,挖泥船的作业达到负5米后,加上水深和空悬的距离,将会达到8.5米,足够“全潜驳”拖起“南海Ⅰ号”。“作业结束后,我们不会离开,遇到紧急情况马上进入‘水晶宫’。”
◆上岸时机
月圆之日海潮高涨利于登岸
令阳江市海事局的工作人员惊讶的是:本月的24、25、26日正好是农历的15、16、17日(月圆之日),也是海潮上涨最高的时机,有利于“南海Ⅰ号”登岸。
“不出意外,23日将到达临时码头,经过考古专家一天的技术处理后,24日时正好赶到涨潮,‘南海Ⅰ号’登岸有如天助。”根据计划,只有等到潮位涨到与临时码头相平时,钢沉井将经过岸边专门开凿的一个渠道,用“全潜驳”托运上岸。
◆安全保障
神奇气囊以柔克刚避损伤
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集装箱”如何安全地进入到“水晶宫”呢?
昨日,广州打捞局的一位负责人陈某介绍,沉箱“集装箱”重达3500多吨,气囊又比较灵活,可以通过充气、放气随时改变沉箱的运动方向。在拖拉过程中,气囊可以循环使用,后使用牵引技术将沉箱“集装箱”慢慢拉进“水晶宫”,这样就避免了对“南海Ⅰ号”的损伤。
链接
中国“最牛”的三艘船集结阳江
随着“南海Ⅰ号”整体打捞进入倒记时,目前中国“最牛”的三艘船舶同时聚集在了阳江海域。这三艘船舶是:“南海Ⅰ号”、“海巡31”、“华天龙”。
“南海Ⅰ号”是目前世界上已经发现的年代最久远、保存最完整的古沉船;
“海巡31”是目前全国最大的海上执法船,此次打捞被用做指挥船,总长112米、3000吨级;
“华天龙”更是被称为亚洲第一吊,其在目前世界全回转起重船中,4000吨的起重能力大约排在世界第六,其109米长的臂架高耸入云,11级台风下,仍能安全航行。
◎聚焦
海陆空全方位监管方案曝光——
6艘船舶和一架飞机护航“南海Ⅰ号”
为了确保“南海Ⅰ号”的打捞及托带安全,广东省海事部门制定了详细的监管方案:抽调全国最大的海上执法船“海巡31”参与打捞;派出海事飞机实施空中监管;利用船舶自动识别AIS系统、甚至高频VHF无线电话24小时对现场水域实现远程实时监控;禁止过往船舶进入打捞作业区……
昨日,记者在阳江市海事部门独家拿到了《“南海Ⅰ号”打捞出水及拖带潜航阶段监管方案》。
我国最大海上执法船导航
“南海Ⅰ号”打捞进入倒计时,其上水和拖带过程中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值得重视。
据了解,此次拖带过程中,将使用目前全国最大的海上执法船“海巡31”作为指挥船。该船总长112米、3000吨级。另外有“海巡151”(总长45米)为前导船,船上大部分乘坐者为媒体记者;“海巡1731”(总长30米)紧随“海巡151”其后;最后是一艘渔政船和两艘公安边防的船舶。
据了解,另外有一架海事飞机实施空中监管,“海巡15330”和“海巡15353”两艘6.5米长的快艇巡航。
拖带船队的“穗救”204拖轮和“重任1601”驳船平台位于中间。
警戒区划定
据介绍,海事巡航船舶、飞机负责清道、警戒、护航任务;公安边防船舶负责“南海Ⅰ号”的海上安全保卫任务;拖带船队负责拖带任务。
22日上午,以“南海Ⅰ号”失事地、打捞地(21°30′N,112°22′E)为圆心,1海里为半径,划定警戒区,除有接送任务船舶靠近外,其他护航船舶靠近必需得到指挥长许可,禁止无关船舶进入。此外,在整个船队抵达之前,禁止船舶进入临时码头500米以内水域。
目前,指挥中心安排气象部门密切跟踪天气动态,做好防寒潮大风工作。此外,阳江港口海事处组织力量对避风锚地进行一次全面清理行动。
◆拖带路径:
由打捞点(21°30′N,112°22′E)至海陵岛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临时码头(21°34′N,111°52′E)
◆编队安排:
“海巡151”为前导船,“海巡31”位于平台的左正横、“海巡1731”位于平台右前位置,3艘公边船分别位于平台的右正横、左边及正后方
本报特派记者 罗道海/文
张朋/图
释疑
1 “南海Ⅰ号”为何沉没?
或许是南海台风惹的祸
有关“南海Ⅰ号”这艘南宋商贸船为何沉于阳江海域,有各种各样的猜测。昨日,记者无意得知,并非是巨大的太平洋台风,很有可能是“南海台风”惹的祸。
阳江市气象台台长梁国锋介绍,7、8、9月的阳江海域处于台风的高发期,而此地形成台风的因素一般有两种:一是太平洋来的台风,二是南海海域自身形成的台风。
“最大的可能是‘南海台风’。”他说,“南海台风”就是南海自身形成的瞬间的、高强度破坏力的台风,这类台风距离阳江很近,也许在“南海Ⅰ号”没有来得及发现时,船只就已经被击沉。“‘南海台风’的形成和消失也许就是一天,速度也是极快。”他说。
2 “南海Ⅰ号”如何保安全?
失事地点保密达14年
昨日,记者从当地海事部门获悉,在2000年以前,即便是参与保护“南海Ⅰ号”的海事部门,也没有多少人清楚知晓“南海Ⅰ号”的准确位置。
这名不愿透露姓名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在阳江海域意外发现“南海Ⅰ号”后,有关“南海Ⅰ号”失事的地点(21°30′N,112°22′E),马上被封锁消息,直到2001年。
“我们巡查时只是知道‘南海Ⅰ号’失事地点附近5海里(10公里左右)范围的水域,但是具体在哪里却不知道。”他说。
随着2001年4月,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联合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等单位的水下考古专业队员共12人,搜寻和定位沉船遗址后,“南海Ⅰ号”的准确位置才被公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