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月底给巢湖岸“补牙”
12月19日傍晚,合肥市包河区烟墩乡中心学校的卫老师,带着该校初一年级的学生来到学校附近的巢湖岸边。听说有关部门即将对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进行综合治理的消息后,卫老师想让学生们看一看此处巢湖岸崩塌的景象。
记者从合肥市水务部门获悉,酝酿数年之久的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将于本月底正式启动。此外,有关专家首次披露,滨湖新区堤防将按百年一遇防洪标准设计。
酝酿多年,一项工程的出台
-背景
巢湖大堤是合肥市防洪的“南大门”。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长江中下游出现高水位的频率越来越高,巢湖堤防毁坏和湖岸崩塌现象日趋严重。随之而来的是,水土流失、良田被毁、民居被迫逐年退建。调查数据显示,合肥市巢湖岸湖崩段崩塌速度年均为4~5米,局部地段达到10米以上,并显出加速发展迹象。
1999年10月,合肥市巢湖大堤综合治理指挥部成立,实施了大堤加高培厚等工程。然而,由于受资金限制,湖崩段治理工作一直没有开展,主要堤防的防洪续建工程尚未完成。这对巢湖沿岸的开发和滨湖新区的建设,无疑有着巨大的负面影响。
据了解,早在2003年,合肥市水务局就委托安庆市水利水电规划设计院着手编制巢湖崩岸治理及水土保持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2004年初,合肥市计委将该项目列入亚洲开发银行贷款新补充项目计划。同年9月,省发改委批复合肥市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建议书。
2007年11月,省发改委批准《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利用亚行贷款项目初步设计报告》,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将于本月底破土动工。
湖水拍岸,一个村庄的“流失”
-探访
12月19日,记者来到包河区境内的巢湖岸湖崩段。湖边风很大,浪也一击接一击地拍打着湖岸。
在现场考察的合肥市水务局高级工程师施道胜告诉记者,由于湖水的冲刷,岸边泥土不断被浪卷入湖中,造成水土流失。施工程师说,1998年他曾经来过此处,与当年相比,眼下的湖面已经往陆地方向推进了恐怕有百米之远。这就意味着,湖边的土地面积,在逐年减少。
此处湖边的村庄,叫做万年埠。一直生活在湖边的村民卫世元告诉记者,过去湖边有很多耕地,可以种植蔬菜。而湖岸边,则生长着茂盛的芦苇。伴随水土逐年流失,耕地没有了,巢湖岸的生态也受到破坏。
卫世元还曾亲眼见过多次村民房屋的倒塌。由于湖水冲刷,水不断“吞噬”湖岸,建在湖边的房子就会因为地基被掏空而变得岌岌可危。这些年来,每年都有村民的房屋坍塌。目前,万年埠村已经基本拆迁掉了,“好些年轻人都住到城里去了,但是我们从小在巢湖边长大的人,还是很挂记这里的情况”。在卫老看来,没有堤防就像湖岸缺了“牙”一样,有关部门现在开始为巢湖岸“补牙”,此举深得民心。
提起这次综合治理工程,合肥市包河区烟墩乡中心学校的卫老师满怀感情地说:“我们盼这一天盼了很久了!”他带学生来这里看看,让孩子们目睹水土流失之伤。
滨湖远眺,一幅“亲水”的画卷
-展望
合肥市巢湖湖岸崩塌的地方远不止万年埠村这一处。合肥市水务部门提供的数据显示,合肥沿巢湖岸线总长度为54.41公里,其中有堤防的岸线长为35.116公里,没有堤防的湖崩段长达19.294公里。
施道胜告诉记者,此次综合治理工程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整治湖崩段,提高防洪能力并遏制水土流失。他向记者透露一个最新消息:根据设计方案,滨湖新区堤防级别为1级,按照百年一遇防洪标准建设。
据了解,治理湖崩段首先要修筑防浪平台,在迎水面方向修建护坡。施道胜工程师告诉记者,护坡分为两种:铰接式混凝土护坡和生态混凝土护坡。前者是用铰接上的混凝土预制板作为护坡材料,而生态混凝土护坡则意味着以混凝土为基础的护坡上,将人工种植花草,美化湖畔视觉效果。
生态修复也是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合肥沿巢湖岸将建总长40.806公里、宽30~120米不等、高程9.5~11.5米不等的防浪林台。所谓防浪林台,就是取湖中之土,在湖边建起一个可种植物的平台。这个平台,实际上就构成了湖边的“滩地”。“防浪平台和防浪林的建设,不仅能够消浪防浪,还能净化水体、固化湿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巢湖水位不高的时间里,人们将可以登上防浪平台,在防浪林的荫蔽之下,近距离欣赏巢湖的景观。“这可满足人们亲水的天性,对于都市人来说,到这里来欣赏巢湖景观或者避暑也不失为一种好的休息消遣方式”,聊天中施工程师对未来巢湖岸边的美好画卷充满憧憬。
合肥市巢湖沿岸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工程总工期33个月,分四年实施,主体工程将在三个枯水期内全部完成。(陈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