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的西沙海战,两岸军人曾同仇敌忾。本报资料图 |
台军报“驳斥”大陆专家“喊话”
对大陆专家近日发出的“两岸军人携手维护和平”的呼吁,台军刻意营造外松内紧氛围,亲当局人士极欲消除军中影响
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韩轩发自北京 当克里斯·巴克利看到王卫星在文中写到“用酒杯在餐桌上碰撞,比用枪炮在战场上相互瞄准好”,这位路透社记者很自然地把这句话写进了自己的报道当中。显然,在报道篇幅的限制下,他需要引用他认为是精华的部分。
这篇以《中国敦促台湾军队抗拒独立行动》为题的路透社稿件是12月14日发表的。
在这位解放军大校看来,这篇酝酿了很长时间的文章在国内外产生的反响他并不意外,而他更看重的显然还是台湾岛内的反应。
一篇文章激起岛内波澜
在这篇最初发表于12月9日的文章,围绕“维护台海和平发展是两岸军人的共同职责”的主题,回忆了过去两岸军人为维护国家统一、反对分裂的携手合作,呼吁台湾地区的军人应该成为反对分裂祖国的重要力量,决不能为那些分裂国家的野心家所利用,走到民族大义的对立面上去。作者认为,“只要台湾军队不支持‘台独’,实质上就是在维护和保持台海和平,就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贡献。”
在两岸几无军事交流的当下,这篇文章给人一种严冬春响的感觉。
除了《瞭望》新闻周刊,该文章全文还出现在国台办主办的《两岸关系》等杂志上。作为平面媒体,《国际先驱导报》(参见本报第322期头版报道)等报纸也进行了跟踪报道,还有大量的网站转载。这些都是岛内能够看到的,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两岸关系》节目、海峡之声电台均多次向岛内进行广播。
如此多的传播渠道介入,再加上作者本身的分量——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主任,岛内自然会对这篇文章给予相当的重视。仅从媒体来说,台湾《中国时报》就摘引了文章近500字内容,而联合新闻网和HiNet新闻网等在岛内颇有影响的网络电子媒体也纷纷进行了报道。
台军前高官出面降温
当然,这种重视也体现为一种“担心”。
台湾前“国防部副部长”、淡江大学国际事务及战略所教授林中斌,台湾高等政策研究会秘书长教授杨念祖14日接受了香港《明报》的采访,在题为《大陆拉拢台军 心战喊话影响甚微》的访谈文章中,两位教授均认为,“这是一种统战”,而且强调是一种新的统战方式。
杨念祖说:“王卫星的文章代表一种改变,就是过去解放军在对台政策上采取强硬态度,但如今也开始响应胡锦涛的两岸和平互动政策,希望透过情感上的喊话分化台湾军人。”
“这样的喊话在台湾军中无法产生什么影响,”林中斌认为,台湾目前的军事长官长期服从文人政府的指令,甚至不会去质疑文人政府所下达的任何指令。“王卫星的文章或许对台湾军人有一些潜在情感影响,但在理智上不会引起任何行动。”他甚至直言“不会产生任何叛变”。
对于文章中“大陆军人是中国军人,台湾军人也是中国军人”,林中斌认为,这句话可能对台湾早期的退役将领有心战喊话的效果,但这些将领早已退休,对目前的台军影响力不大。
台军报专论“反驳”
尽管两位专家极力淡化文章影响,但13日,台军辖下的《青年日报》和隶属于台“国防部”的“军事新闻网”上发表的一篇署名文章,却颇耐人寻味。
“这篇文章也正凸显中共已企图将统战触角伸入国军内部,我全体国军官兵自应提高警觉……”“面对这样一篇充满统战意味的文章,表面上是对国军示好,实际上乃是中共对台实施‘三战’手法的具体展现,吾人不但要有所警惕,更必须予以驳斥。”这篇标题为《强化心防 反制中共‘三战’图谋》的文章(“三战”指舆论战、心理战、法律战),试图从几点展开对王卫星文章的“驳斥”。
“如果真的不在意,为什么还要驳斥呢?”对此,王卫星感到不理解。
这篇文章的作者一方面称“国军是国家的军队,非属某一政党或特定人士所有”“国军恪守‘政治中立’立场,绝无个人意见”,另一方面又称,“国军效忠三军统帅立场不变:国军乃国家之军队,自应效忠由全民经民主选举所产生之国家领导人。”
王卫星也看了这些文章,他感觉“反驳”有自相矛盾之处。而对于将他的文章以“心理战”视之,他更感觉难以接受。因此,他认为有必要再次动笔,作出自己的回应。
期待对岸多作善意解读
——对台湾军方媒体专论和访谈的回应
【作者】王卫星
“如果要想真和平,就应及时捕捉对方的善意,随时创造和平的氛围;如果不想和平,就会带着敌意的眼光和心态恶意歪曲和抹杀对方的善意”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海峡两岸军人的共同职责》文章发表后,在海内外引起了强烈反响。从了解的情况看,绝大多数意见都是积极和善意的,这表明维护台海和平、结束两岸敌对状态,已经成为广泛共识。同时,我们也注意到,在众多的反响和评价中,也存在一些不同的声音。其中,台湾媒体发表的《强化心防 反制中共“三战”图谋》专论和《大陆拉拢台军 心战喊话影响甚微》访谈两篇较为突出。分析看来,两位作者和多数友人同仁间的差距,主要反映在“一个立场、两种理念”上。
“一个立场”有问题
“一个立场”是指,作者首先把我的文章定位为“三战”,这个前提就错了。我的本意没那么复杂,是看着陈水扁疯狂地搞“台独”,一步一步地把两岸推向战争的边缘,不忍见两岸骨肉同胞战场相见。须知战火无情,战争是不能尝试的呀!
我的目的就是想呼吁两岸军人能够携起手来结束敌对状态,共同推动和维护台海和平发展,为维护台海和平多办些好事,多做些实事,讲了些真话,结果对方却站在一种敌对的立场上把它曲解为“三战”,这不能不令人感到很遗憾。
你们很多退役的将领、兄弟都到大陆来过,有的还在大陆长期居住;你们很多亲人都到大陆来经商,有的直接在这里安营扎寨;每年来大陆的就有400多万人次,现在常住大陆的已有80多万人!你们去问问他们,他们到大陆来是不是我们用“三战”拉过来的。
“两种理念”没道理
“两种理念”:一个是在国家理念上,对方在专论和访谈中一再强调“国军是国家的军队”,但他所指的这“国家”是违背一个中国原则的。事实上,这个国家应是包括台湾在内的13亿人民的中国,这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他讲的所谓“国军服从于国家”,实质上还是要让这支军队为“台独”理念效劳,变成“扁家军”,为“台独”看家护院。这就把前提搞错了。台湾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的土地,作为军人,我们要看好这块土地,把和平和幸福留给子孙,不要把怨恨、仇恨留给后代,更不要去在两岸之间制造战争。
另一个是在治军理念上,对方讲“国军效忠三军统帅立场不变”,这就更有问题了。军队的服从是建立在基本价值的认同之上的,在这里,就是维护民族的利益,维护中华民族的主权和领土完整,而不是去盲目地效忠某一个人,更何况效忠的是一个死心踏地搞分裂,送你去当炮灰的“台独”分子和民族罪人,台湾军队的同仁们,你们真的认为陈水扁这“台独”就能搞得起来?真的想跟大陆打一场“独立战争”吗?好!那么打起仗来怎么办啊?!谁要打仗啊?!我们是要追求台海和平的呀!我们完全明白,你们绝大多数也都是希望台海和平的。所以,离开民族大义讲服从,首先就是把台湾军队置于不义的境地。
效果客观存在难抹杀
至于有人在访谈中谈到对文章的效果问题,认为可以这样看:首先,我原本企求的效果,只是想追求两岸军人不要相互仇恨,不要相互怀疑,共同遏制“台独”这个制造台海战争的源头,这样的效果,是大陆军人充满和平诚意的最大愿望,反映了两岸军人的历史选择,是时代发展的大势,不是哪个人说一两句话就能阻挡得住的。
其次,作为一名军人的普通呼吁,竟然引起一些人扣上这么多诸如“统战”、“三战”那样的帽子,害怕引起台湾军人“叛变”,为了不让台湾军队的同仁们看到,惊慌失措,到处防堵,竟然连其他电子网络媒体上有关这篇文章的内容都删掉了。对一篇仅有两千来字的文章就怕成这个样子,确实有点儿不可理解。如果硬要说效果,那么,我看这种举动本身就是实际的最有说服力的,也说明一些人对所谓“效果”内心是很明白的。
不能接受恶意解读
在家庭里,我常给家人说,夫妻俩吵架,只要不分家,什么都可以谈,一心一意都为这个家庭着想,那么这个家庭肯定是美满、幸福的,别人就是想拆也拆不散的。这里的前提是不曲解、恶意地理解对方。对两岸关系来讲也是这样,如果要想真和平,就应及时捕捉对方的善意,随时创造和平的氛围;如果不想和平,就会带着敌意的眼光和心态恶意歪曲和抹杀对方的善意。
现在,和平发展已经成为两岸关系发展的主题,两岸的军人要在这个基础上,努力寻找共同点,寻找推动结束敌对状态的办法,维护和建设好我们共同的家园,而不是去拆散它。在这里,我还是真心诚意地希望台湾军队的同仁们在大是大非问题面前能三思而行!(作者系军事科学院台海军事研究中心主任)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延伸阅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