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水塔”危机 |
张家口“京津水塔”现危机 河北省苦打保护战
从北京驱车向北行走200公里左右,就到了河北省张家口市的坝上地区,这一地区是北京、天津的主要水源地,同时又由于地处内蒙古高原,与北京的落差达1500米左右,因此被形象地称为“京津水塔”。
潮白河水系的黑河、白河,永定河水系的清水河、东洋河、城东河、大青河和滦河水系的闪电河等支流均源于这一地区,这些河流最终流入密云水库、官厅水库和潘家口水库,成为京津生活用水和工农业用水的重要组成部分。
50多年前,坝上地区还是一个草原丰美、湖沼密布的地区。其时,这一地区共有大小湖淖一万多个,水域面积90多万亩,湿地面积400万亩。而仅仅过去了半个世纪,由于自然和人为的双重原因,这里常年有水的大小湖淖只剩下200多个,水域面积21万亩,湿地面积241万亩。“京津水塔”的生态恶化,等于在给京津地区断水。
这么大一个湖,说干就干了
2004年冬季,安固里淖,这个海河流域最大的高原内陆湖彻底干涸。现在,如果想要去追寻它的昔日胜景,只有从一望无际的白花花的盐碱地和一艘锈迹斑斑的大油轮中,才能找出一丝端倪。
在坝上地区,安固里淖一直被称为“明珠”。“安固里”为蒙古语鸿雁之意,“淖”蒙语指水泊。根据《辽史本纪》的记载,早在900年前,这一湖泊已相当有名。其水域正常面积约9万亩,最大时曾达到10万亩,水深4米到7米,水面宽处近50公里。在安固里淖湖畔,还有23万亩草原。
1999年记者第一次来安固里淖时,水面浩瀚无边,碧波荡漾;2003年第二次来的时候,湖面已经锐减大半,几近干涸,湖中鱼类大批死亡。到2004年冬天,10万亩面积的水域终于彻底消失。安固里淖的消失速度之快令人惊讶,以至于当地很多农民坚信,在安固里淖的湖中心,突然产生了一个大漏斗,湖水全部顺着漏斗流到了地下。
3年后的冬天,当记者再一次来到这个昔日著名的湖时,只见白花花的盐碱地铺天盖地,脚踏上去有种踩棉花的感觉。湖的正中心停着一艘很大的游船,这艘游船几年前记者也有幸乘坐过,如今没有了水,船也像死了一样,孤单而倔强地矗立着。
安固里淖的悲情故事刚刚落幕,坝上的另一个大湖随之又重蹈覆辙。察汗淖,蒙古语为“白色的吉利湖”,水域最大面积达到近10万亩,曾经是小天鹅等各类迁徙鸟类的天堂。到了去年,这个历史上从来没有干涸过的内陆湖突然也干涸得滴水不剩,越野车可以直接开到湖中央。
“可惜啊,这么大的一个湖,怎么说干就干了。”一直在湖边居住的蒙古营村老村长惋惜地说。他告诉记者,湖水干了以后,已经对周边的气候造成了很大影响。被大风卷起的盐碱颗粒落在了周围的草原上,无法生长的草大片死亡,继而又加重了草原的退化。
水井一度达到了6万多眼
安固里淖干涸后,水利专家分析了各种原因。这些原因中,既有气候变迁的自然因素,也有人口增加、用水量超过负荷等的人为因素。
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坝上地区几乎连年干旱,降雨量减少,蒸发量加多。专家对安固里淖的沉积物研究表明,这一地区近百年的暖干化趋势非常明显。2007年,坝上地区又发生了春、夏、秋连旱的严重旱情,旱灾严重程度超过历史记录。四县之一的尚义县,一共有湖淖23个,现在已经干了22个。“最为典型的就是察汗淖,去年8月我们去看时,还有半湖水,一个月后再去时,一滴也没了”。尚义县水利部门的同志对记者说。
张家口坝上共有四个县,都属于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是环京津贫困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当地大力发展水浇地,引导农民种植蔬菜,蔬菜面积从无到有,总种植面积达到了60万亩。
在这种情况下,坝上地区的水井突飞猛进地增加,一度达到了6万多眼。以安固里淖所在地张北县为例,2001年这个县有水井1609眼,2003年底增长到了1791眼,两年时间增加了近200眼。当时,当地浇灌方式一直采取大水漫灌,这样,一年的耗水量达到了3.48亿立方米,相当于现有地下水资源总量的73%多,已经超过全年可利用水资源的全部。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地下水迅速下降。在有的地区,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打一眼井只需10多米就出水;10多年后,这一数字变成了80多米。
由于过度消耗地下水资源,地下水位下降,导致坝上湖泊、湿地上游来水被截留,地表径流减少,湖泊、湿地水源补充不足,面积萎缩,甚至消失。来源:经济参考报
[1] [2] [下一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