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脱去军装的穆沙拉夫以平民身份宣誓就任新一届巴基斯坦总统 |
巴基斯坦选举委员会当日宣布,谢里夫因遭指控被判有罪按照法律将不得参加议员竞选 |
《瞭望》文章:穆沙拉夫连任总统解除戒严内患犹存
在10月6日的巴基斯坦总统选举中,穆沙拉夫获得多数选票,巴一些政治力量质疑其参选身份;选举结果最终得到最高法院认可。11月28日,穆沙拉夫辞去兼任的陆军参谋长职务,并于次日以平民身份宣誓就任新一届总统。因在总统选举期间出现政局动荡,穆沙拉夫11月3日宣布全国实行紧急状态并颁布临时宪法令。12月15日紧急状态解除。
在政争中攘外安内
2007年是巴基斯坦选举年(总统选举和议会选举),各种政治势力围绕大选重新洗牌,分化组合,激烈较量。
政局动荡的深层次原因,是长期积累的各种矛盾发展到无法调和无法控制的地步,终于接二连三地爆发出来。3月,穆沙拉夫解除最高法院大法官乔杜里职务引发司法界的抗议示威,并导致5月12日卡拉奇的骚乱和流血事件,反映了司法和行政当局的矛盾和冲突。
6月至7月首都伊斯兰堡的“红色清真寺”事件,反映出巴国内宗教极端主义恶性膨胀,虽然政府采取果断措施加以平息,但极端主义与温和派之间的尖锐对立、冲突加剧的现象短期内不会消失;同时,巴阿边境部落地区的反政府武装撕毁与政府签订的和平协议,公开与政府军进行武装对抗。这与“红色清真寺”事件有关,同时折射出民族、部落之间,以及中央与地方之间的矛盾。
9月和10月,在国外流亡多年的两位前总理谢里夫和贝布托回国,在政坛掀起新的波澜,沉寂多年的朝野矛盾骤然升温。大小反对党重新活跃起来,时而联合,时而分化,但都把矛头指向穆沙拉夫。而且,穆沙拉夫兼任陆军参谋长在国内受到广泛质疑和反对,反对党为此组织大规模游行示威。这集中反映了巴社会各阶层对长期以来军政不分的政权结构的不满,要求还政于民的呼声日益高涨。
在国外因素方面,巴美矛盾比较突出。美国在“恢复民主”的旗号下,不断向巴政府施加压力,“敲打”穆沙拉夫,客观上为混乱局势火上浇油。西方媒体更是煽风点火,推波助澜。其实美国在“911”事件后,为了“反恐”需要一直支持穆沙拉夫政府。但在政局动荡的关键时刻,美国以可能中断援助为威胁,向巴政府施压的做法,无异于南辕北辙。
目前,巴局势逐渐趋缓。穆沙拉夫取得了阶段性胜利,但他仍面临诸多挑战。上述各种矛盾只是暂时地、部分地得到缓和或控制,并没有彻底解决。从近期看,如果大选顺利进行,产生新的政府和新的政权结构——总统、总理和军队“三驾马车”。那么,在总统掌握主导权的情况下,理顺这三者关系当是重中之重。
从长远看,宗教极端主义和温和派力量之间的矛盾是主要矛盾。巴基斯坦能否长治久安,民主进程能否顺利推进,都取决于能否逐步削弱和消除极端主义和恐怖主义的威胁。穆沙拉夫早就提出过“温和文明论”,作为国家发展方向,实现这一目标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郑瑞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