敬文
1985年9月,5国集团(G5)一致达成“广场协议”,迫使日元升值。结果日元一路飙升,兑美元的比率从1985年9月20日的242∶1,上升到1988年1月4日的121.65∶1,在不到两年四个月时间,日元兑美元上升了近一倍。
至1995年5月更创出1美元兑换近83日元的顶峰。
日本1985年GDP为1.37万亿美元,1995年已达5.3万亿美元;1986年其人均GDP为16704美元,1995年则升至42336美元。有人据此认为,日元升值其实提升了日本经济的地位,给日本带来了较大的福利。
是啊,加上日本又是储蓄大国,日本家庭全体的金融资产在2006年底达到1500万亿日元(按110∶1计约为13.6万亿美元),从表面看,日元升值对提升日本国民财富意义也极为重大。
可是,换个角度思考,则未必乐观。
日本银行长期维持日元名义利率几乎为0,是众所周知的。更长期来看,美元平均年利率大约为4%,日元平均年利率则仅约1%。也就是说,从货币增值角度,1988年1月4日(日元升值约一倍后)到现在约20年间,美元增值127.88%,而日元仅增值23.24%,日元财富较美元缩水极大。即便再往前延伸到从日元升值之前计算,即从1985年“广场协议”之前到现在22年期间,美元增值146.47%;而日元仅增值25.72%。换句话说,即便考虑到日元汇率升值一倍因素综合比较,日元财富相对于美元也其实在下降。
为什么这样说?人们都有这个经验,即随着时间的推移,货币的实际购买力是趋于下降的,也就是物价一般是不断上涨的。人们还会感受到,往往银行利率越高的时候,物价上涨速度就越大。从一个较长时期看,如果银行年均利率=物价年均增速,则是所谓的“0利率”。这种情况也可以被认为,年均银行名义利率越高,该货币贬值幅度应该就越多。
是否还可以这样认为,20多年前美元兑日元的贬值,20多年来,美元持有者从储蓄增值上得到了超值的弥补?是否印证了香港的“出来混,迟早都要还的”这句俗话?
由此可见,若从人民币升值可以较大幅度提升中国综合国力、增加国民财富角度看,人民币升值的确对中国也同样极具诱惑力。可是,日元大幅升值,是靠长期经济紧缩,不得不长期实行0利率维持,再加上日本强大的综合国力的支撑,才换取到其汇率未发生“先升后贬”。因此我们在决定人民币升值之前,是否应该多考虑一下这些因素呢?
或许还应该牢牢记住的是,“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愚以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