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县大邵庄小学六年级学生吴璇这两天真开心,进入教室学习,冬天熏了多年的煤气味没有了,拆了砖垒的炉子,比以前还暖和了不少——靠墙三组崭新的暖气片摸着可热乎了。
像大邵庄小学一样,至今,青县138所农村中小学全部实现暖气供暖。
距离市政府要求的一年期限,青县完成“送温暖”任务,仅用了一周时间。
农村中小学供暖问题,市政府十分重视,专门召开政府常务会并连续调度部署,要求2008年11月15日前必须保证所有农村中小学安上暖气。青县统计了33所无供暖设备和尚用煤炉供暖的学校,再仔细过遍“筛子”,将已部分用上暖气的时楼小学和3所幼儿园又纳入“供暖”范围。这样,需要“送温暖”的学校就达到37所。
孩子冷暖关系民生,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改善孩子的学习环境,一刻不能耽搁。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青县把这次“送温暖”工程摆在首要位置。11月13日市政府紧急调度会后,青县当晚召开县长办公会研究部署,14日召集所有乡镇和相关部门人员层层分派任务,细化责任。15日,主管县领导放弃休息日,带队深入37所学校了解情况,截至上午11时,所有项目校方位图、供暖预算成形。因招投标周期较长,15日下午县政府特事特办,组织县教育局、财政局联合走访水暖经营商铺实施“政府询价”,确定供暖用料标准,同时请项目校申报预算。15日晚对37所学校预算进行严格审核,到第二天凌晨1时左右审核结束,因政府提供的都是国标产品,80%的项目校预算低于政府预算,全部提了上去。
一切供暖设备及安装费用,全部由县财政承担,学校不拿一分钱。
16日,县政府组织相关部门到各项目校进行最后审核,下午通过预算。17日备料完成,暖气供暖工程全面动工。当天,包括大邵庄小学在内的两所学校完工……
采访中,记者进入大邵庄小学一间教室,室内暖意融融,靠墙三组各约1.5米长的暖气片摸着有些烫手。校长邵景海把我们带到另一间装有“民用水暖煤炉”的教室,炉火正旺,烟囱伸进了墙内的烟道。邵景海说,一台炉子可以带两大间教室,全校共装了6台水暖炉,大邵庄小学还是头回用上这么好的供暖设备,200多名师生暖到心里去了。
短评:关注民生是个作风问题
有什么样的工作作风,就有什么样的工作成效。青县用一周时间实现了市政府要求一年内完成的农村中小学供暖任务,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这话说了多少年,可一些农村中小学连起码的供暖设备都还没有,这不能不说是作风问题。要说客观原因,为什么等到引起领导重视甚至着急了,这个问题就可以迅速解决?
作风建设,不是强调的不够。市委不久前开展的“五查五树”集中检查整顿活动,针对的就是作风问题,市领导耳提面命,余音尚在耳畔。
关注民生,尤其需要好的作风,我们的一切工作,最终就是为了改善民生。各级各部门必须从所谓的“繁忙事务”中脱出身来,把事关民生的政策落到实处、资金落到实处、关怀落到实处,拿出好作风,拿出主要精力,将类似农村中小学供暖这样的民生大事牢牢抓在手上,抓出成效。(转自《沧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