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份,北京奥组委开始向公众发售门票。能在家门口看奥运是丈夫的梦想,但极低的中签率让他望而却步。他实在不是个好运气的人,可不甘心与奥运失之交臂,最终还是在网上提交了订单。
没过多久,我去北京休假,参加同事的家庭聚会,聊天中,有人沮丧地说:“我收到奥组委回复的邮件,一张门票也没中。
”另一人讪讪地说:“我们处有人中了两张篮球票,便逢人就吹。”我这才知道敢情他们都申请了啊,北京人参与之广、关注度之高,让我瞠目。丈夫看过邮箱,没有任何回复,不甘心,重新登录一遍,依旧,失落得不行。
几天之后,丈夫意外收到北京奥组委的信,拆开信封,几个大字就赫然跃入眼帘:祝贺你,你已申购成功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门票一张。同时申购成功的还有两张田径、四张足球和四张篮球票!
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兴奋地大叫大笑,被我的情绪感染,办公室的同事们热烈地谈论着奥运,说鸟巢、说火炬手、说志愿者,体育精神原来是可以通过这种方式传递的。从那时起,北京奥运根植在心里。
我们这样分配:丈夫看开幕式,爹妈喜欢刘翔,把田径挑走了,我们和哥嫂、朋友包揽足球、篮球比赛,从此,谈论奥运,成为我们最开心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