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进入业绩增长快车道
■年终回顾·2007财经之关键词■张炜
即将过去的2007年,对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是大丰收的一年。一方面,兴业银行、中信银行、交通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建设银行和宁波银行等7家银行先后在上海证交所和深圳中小企业板上市,是迄今银行IPO上市数量最多的一年;另一方面,国内银行业绩集体大幅增长,成为上市公司中最具竞争力的行业板块之一。
股市走强为银行上市创造条件
对于国内商业银行来说,提高资本充足率,是其突破发展瓶颈的关键。2007年国内股市的走强,为商业银行上市募集资金创造了条件。7家银行先后上市,融资总计183.30亿美元。其中,中信银行同时在上海证交所和香港主板两地上市,合计融资59.41亿美元。至此,国内上市银行已增加至14家。国内上市银行的市值,在国际上首屈一指,工商银行确立了亚洲最大、全球前三位的上市银行地位。
正因为IPO上市的成功,中信银行在半年报中称“2007年是中信银行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一年”。交通银行和建设银行的A股上市,使国内5家大型银行,只缺尚未改制的农业银行“待字闺中”。宁波银行、南京银行、北京银行的先后上市,意味着商业银行上市跨入了新的阶段,城市商业银行成为新的一员。
IPO融资给银行资产质量带来了质的飞跃。以中信银行为例,得益于4月份成功上市,2007年中期的资本充足率提高至15.99%,相比年初增加6.58个百分点;核心资本充足率为13.78%,相比年初提升7.21个百分点。截至6月末,该行不良贷款比率为1.84%,比年初减少0.66%。
可以预料,在目前国内资本市场发展较好的背景下,上市银行的队伍还将扩容。2008年奥运会举行前,光大银行有望IPO上市;农村商业银行IPO将破题,张家港农村商业银行的上市申请,已得到监管层的批准;上海银行等城市商业银行也在争取尽早上市。
六次加息难阻业绩大幅增长
2007年对国内银行来说,也是特殊的一年,年内先后6次加息、10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从12月25日起,上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至此,存款准备金率升至14.5%,创20多年来新高。央行如此加大调控力度,是对“从紧货币政策”精神的积极响应,防止国内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防止物价由结构性上涨演变为明显的通货膨胀。上述政策实施的背景是,2007年前10个月,人民币新增贷款已达3.5万亿元,同比多增7200亿元,贷款增速再创新高。
加息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没有止住上市银行业绩大幅增长的步伐。前三季度,工商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净利润分别增加66.49%、41.65%、56.28%。股份制银行的业绩增幅更大。招商银行、深发展、兴业银行、民生银行的净利润分别同比增加128.09%、92.69%、152.98%、70.44%。在国外银行纷纷深陷次贷“泥潭”,连爆业绩亏损或大幅滑坡之际,国内商业银行的高增长,充分显示出中国经济增长的魅力。
国内银行业绩的高增长,一是得益于中国经济增长的大背景,二是利差的放大、中间业务增长等。由于活期储蓄的占比较高,利差放大及储蓄活期化,带动银行存款业务保持低成本增长,成为业绩增长的有利因素。以工商银行2007年上半年为例,利息净收入保持30%以上的高增长,净利息收益率同比提高0.28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达到148.68亿元,同比增长89.0%。
CPI的高位徘徊,预示着2008年银行业主要的风险,将来自宏观调控政策。有专家预测,2008年央行仍有2至3次的加息空间。若央行采取不对称加息,只加存款利率,不加贷款利率;或存款利率上调幅度大于贷款利率,商业银行将面临利差收窄。但业界大多认为,2008年国内银行有不少有利因素,如两税合并、多元化经营、金融创新等。有机构预测,2008年银行贷款实际增速将达14%左右,贷款增长仍将是支持银行净利润增长的基础,2008年银行业净利润增速有望达40%左右。
宏观调控促银行盈利能力转型
让投资者担忧的是,贷款增长被抑制,会不会引起银行业绩增长减速或盈利能力下降。
国内零售银行业务经营能力较强的工商银行,2007年中期的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达到12.76%,同比提高3.57个百分点。不过,这一占比与国外银行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国内银行的业绩增长过度依赖于存贷利差及贷款增长。贷款快速增长、净利差上升、中间业务迅速增长、信贷成本降低和费用收入比下降等,是国内商业银行业绩增长的主要因素。
房贷业务的收紧,就是对银行金融风险的一个提醒。9月末,二套房贷新政出台后,各银行在二套房贷的认定上各有说法,有的银行“暗中”放低门槛。12月央行和银监会的“补充通知”严肃指出,房贷过度竞争,潜藏巨大风险。部分商业银行基层行采取变通、变相或违规做法,降低贷款标准,减少审查步骤,放松真实性审核,严重影响银行资产安全。此外,未经批准,擅自开办转按揭贷款和加按揭贷款业务,信贷资金大多用于购买多套住房或进入股市。
房贷一直被视作国内商业银行的优质业务,今年前10个月,房贷新增量占同期商业银行全部新增人民币贷款的28.9%。央行的风险警告,表明优质业务或优质信贷资产,同样可能变成风险业务或潜在劣质资产。2006年有关部门对16个城市的住房贷款抽样调查发现,平均22.31%的借款人办理贷款时未曾与银行直接见面。如此信贷审核把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优质信贷资产”,一旦遭遇楼市波动,风险可想而知。
因而,国内商业银行需要加快转型,不能沉醉在目前的低不良资产比例和贷款快速增长中。盈利能力的提高,还是相当艰巨的一项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