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狐网站
搜狐 ChinaRen 17173 焦点房地产 搜狗
搜狐新闻-搜狐网站
新闻中心 > 综合 > 山西日报

荀子天人关系论及其现代价值

  来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进入论坛手机读报

  荀子天人关系论是荀子思想的精华,在中国学术史上,是由求“知天”向求“知人”转变的标志。《荀子》之前,西周初年讲的是“敬天保德”,孔子、孟子、庄子说的是“畏天命”“知天”“达于天”,到了荀子则直接说出“唯君子不求知天”,荀子的言外之意是“知人”,关注的焦点应有“天”到“人”,思考人类本身的问题,即人性问题和社会治理问题。


  荀子论“天”与“人”

  荀子心中的“天”是什么样的呢?《荀子·天论》解释说:“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皆知其所以成,莫知其无形,夫是之谓天。”即自然界有规律的运动产生并养育了万物,人们从万物的产生和养成可以知道它的功能,却不知道它是为什么和怎样在无形中起作用的。就其功能而言,可称之为“神”,就其存在而言,可称之为“天”。显然,荀子眼中的“天”,首先指的是客观存在着的自然界,并不是超自然的上帝或绝对理念,而是按客观规律运行变化着的物质自然界。

  第二,“天”的职分是无意识,无目的的,“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谓之天职”。(《天论》)也就是说,荀子把自然界无意识、无目的的存在和变化看作是天的自然职能。

  第三,自然界的存在和变化不受人的主观意志的影响,它的客观存在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天不为人之恶寒而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夫日月之有蚀,风雨之不时,怪星之常见,是无世而不常有之”(《天论》)。

  第四,指出自然界变化的原因是自身矛盾的结果,“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礼论》)自然界一切现象的出现,“是天地之变,阴阳之化”(《天论》)。这些比较系统的论述,表明荀子否定了万物的产生是某种超自然的精神力量的创造,而认为它们是天地自然变化的产物;表明他否定了到物质自然界以外去寻找自然变化的原因,而是把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对立的阴阳二气相互作用的结果,这样就剥掉了加强给“天”的神秘外衣,否定了强赋予“天”的神灵本质,把“天”从一个虚幻不实的神秘世界拉回到了客观存在的物质自然界。

  荀子论“天”的同时,又论述了“人”,荀子眼中的“人”又是怎样的呢?首先,人由天所生。“天职既立,天功既成,形具而神生”。形体具备,精神即随之产生,形神合一,便谓之人。人的好恶、喜怒、哀乐是天生就有的,所以叫做“天情”。同理,耳、目、口、鼻、形叫做“天官”,“心居中虚,以治五官”,所以叫做“天君”,天生万物以养人,所以叫做“天养”,顺应自然而得福,反之则遭祸,所以叫做“天政”。其次,他认为人最为天下贵。天待人而治理,“天地生君子,君子理天地”(《王制》);“水火有气而无生,草木有生而无知,禽兽有知而无义,人有气有生有知,亦且有义,故最为天下贵也”。(《王制》)“君子者,天地之参也,万物之总也”,“无君子,则天地不理”(《王制》)。“天能生物,不能辨物也,地能载人,不能治人也;宇中万物、生人之属,待圣人然后分也”(《礼论》)。再次,人应该“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所为”是能做和应当做的,即养护自身,也就是“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所不为”是不能做或不应当做的,即“不与天争职”。

  《荀子》论天人关系

  人应如何处理与自然的关系呢?《荀子》论天人关系,“明于天人之分”“与天地参”和“制天命而用之”三句话代表了荀子思想的三个层次。人首先应明白天、人职份不同,各有分工。其次,人的作用是参天地之化。在此基础上,最重要的是掌握自然规律,“制天命而用之”。

  从词义上讲,“明于天人之分”中的“分”应为名词“职分”,该句所强调的是天、人不同的职责分工。因为《天论》整篇所言俱为天、人的不同职分。《天论》在“明于天人之分”后还有“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之谓天职”和“不与天争职”等语,“职”与“分”为一对相应的概念,是同一个意思。郑玄在注《礼记·礼运》“男有分,女有归”时说“分,犹职也”。《墨子·非乐上》中也有“王公大人,蚤朝晏退,听狱治政,此其分事也”之载,其中之“分”亦显系“职分”之义。

  荀子强调天、人之间的差别,但并没有超越中国传统儒、道家“天人合一”的大框架,其基本思路和《中庸》“天命之谓性”、《孟子》“尽心知性知天”基本一致,都认为人之性本于天命,通过一番“诚”的功夫才能知性,进而知天,由“心”到“性”再到“天。但荀子又与孟、庄不同。孟、庄理路中,天人是相通的,天性是人性的理论来源。但荀子强调“天人之分”,强调分别从天或人的内部矛盾中寻找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因此,他从人类本身的情、欲、知和社会的世俗、时变中得出人“性恶”的结论。荀子也不同于董仲舒的“天人相类”,董仲舒是借天的意志性、神秘性来宣扬仁德政治,牵强附会天人之间的关系,荀子则力求拨开天的神秘面纱,直面人世间的社会。

  “天职”与“人职”不同,“不为而成,不求而得,夫是谓之天职”,天职可以是“不为”“不求”的,但人是有为、有求的。人既然是自然界的产物,就是要依靠自然资源生存。在《荀子·君道》篇中,荀子说:“其于天地万物也,不务说其所以然,而致善用其材。”即对于天地万物,不一定非要探究解释它的“为什么”,而要致力于善用自然资源。“善用其材”即在不违背自然法则的前提下役使万物,即要“制天命而用之”。

  “制天命”的前提是:一要“知天”,认识天的客观规律,二要“知人”,“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何谓“知天”?荀子说:“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之谓知天。”曲者,曲尽也。即竭尽全力做好应该做的事,使天养尽可能适度,使生命尽可能不受伤害,这才是“知天”。何谓“知人”?荀子说:“天有其时,地有其财,人有其治,夫是之谓能参。舍其所以参,而愿其所参,则惑矣。”《荀子·天论》云:“财非其类以养其类,夫是之谓天养。顺其类者谓之福,逆其类者谓之祸,夫是之谓天政。暗其天君,乱其天官,弃其天养,逆其天政,背其天情,以丧天功,夫是之谓大凶。圣人清其天君,正其天官,备其天养,顺其天政,养其天情,以全其天功。如是,则知其所为,知其所不为矣;则天地官而万物役矣。其行曲治,其养曲适,其生不伤,夫是……”刘爱敏﹙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

  (
用户:  匿名  隐藏地址  设为辩论话题

*搜狗拼音输入法,中文处理专家>>

我要发布Sogou推广服务

新闻 网页 博客 音乐 图片 说吧  
央视质疑29岁市长 邓玉娇失踪 朝鲜军事演习 日本兵赎罪
石首网站被黑 篡改温总讲话 夏日减肥秘方 日本瘦脸法
宋美龄牛奶洗澡 中共卧底结局 慈禧不快乐 侵略中国报告



搜狐博客更多>>

·怀念丁聪:我以为那个老头永远不老
·爱历史|年轻时代的毛泽东(组图)
·曾鹏宇|雷人!我在绝对唱响做评委
·爱历史|1977年华国锋视察大庆油田
·韩浩月|批评余秋雨是侮辱中国人?
·荣林|广州珠海桥事件:被推下的是谁
·朱顺忠|如何把贪官关进笼子里
·张原|杭州飙车案中父亲角色的缺失
·蔡天新|奥数本身并不是坏事(图)
·王攀|副县长之女施暴的卫生巾疑虑

热点标签:章子怡 春运 郭德纲 315 明星代言 何智丽 叶永烈 吴敬琏 暴风雪 于丹 陈晓旭 文化 票价 孔子 房价

说 吧更多>>

说 吧 排 行

搜狐分类 | 商机在线
医 疗 健 康 保 健

茶 余 饭 后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