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起殃及地下管线 本报讯(通讯员付慧记者林凤斌)12月17日,省会青园街与东风路交叉口西行100米路南发生一起严重违章施工案件,地下供水管网遭到破坏,并影响到供热管网,造成裕华路以南、建设大街以东、青园街以西、槐安路以北区域内一度大面积停水,正常供暖受到一定程度影响。
据了解,最近一个多月时间,省会已有15家施工单位无视有关规定,未经审批私自挖掘城市道路,造成施工道路地层破坏,有多起还影响了其它地下管线正常使用。
由于地层上冻,每年11月15日到次年3月15日为省会道路施工禁挖期。在此期间,确需挖掘城市道路的抢修施工,需要根据《石家庄市城市市政工程设施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严格按照审批的施工时间和范围进行管理。
据介绍,造成此次严重事故的施工企业以煤气抢修为名,在城管部门办理了掘路审批手续后,却进行过路煤气顶管施工。工程刚刚开始不久,便将埋在地下的供水管道顶坏,造成自来水渗漏,并倒灌到离作业区不到5米远的供热井内。
据了解,供水管线渗漏将直接降低供水管网压力,影响正常供水,而供热管线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不但影响供热系统正常运行,由于供热管线内外壁之间及相邻区段间形成较大温差,还很容易导致管线破裂,从而造成更大影响。
问题发生后,施工单位并没有及时上报情况,而是一走了之。由于是缓慢渗漏,直到19日下午,城管部门才通过城管热线得知这一情况。石家庄市城管监察支队工作人员立即通知供水、供热单位组织抢修。由于该处供水管线原来曾进行过加固维修,这次违章施工恰巧损坏了原来的加固基础,所以维修起来特别麻烦,必须在停水的情况下,把原来的加固基础全部拆除后重新加固。
从19日15时开始到21时,维修人员用了6个小时才把被破坏的管线加固好,并恢复了原有路面;而供热企业18日凌晨便发现了供热井内的积水,在不知道水的来源的情况下,不得不采取降低供热管网压力的办法进行临时处理,直至19日供水管线修好后,抢修人员才得以清除供热井内的积水,恢复正常供暖。目前,石家庄市城管监察支队正在对这一案件进行调查取证,并将对责任单位从严进行处理。
短评
地下管线档案管理亟待加强 违章施工往往给城市秩序和人民生活带来不同程度的不利影响,这固然需要城市管理者对违章施工加强管理,但也从另一个侧面暴露出眼下省会城市地下管线档案管理薄弱的问题。
据了解,去年建设部就颁布实施了《城市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管理办法》,要求按照“集中统一管理”的原则,建立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并及时接收和补测、补绘新形成的地下管线信息。但由于历史、体制等方面的原因,省会的地下管线工程档案并未能实现集中统一管理,电力、热力、通讯、给水、排水、燃气等地下管线档案大都分散保存在不同的相关单位,且存在不系统、不完整,测量数据可靠性差,管理手段落后等问题,严重影响地下管线档案的有效利用。
事实上,大部分施工单位在开挖施工前,都想过要做好现场勘察,也包括对地下管线情况的掌握,但往往苦于“无档案可查”或“不知如何查”而放弃。这样一来,“摸黑”施工就大大增加了损坏地下管线的风险和几率。
随着城区面积的不断扩大,地下管线在不断延伸,且变得越来越复杂,因此必须尽快实现地下管线工程档案的集中统一管理和资源共享,以便让其更好地为整个城市建设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