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发现了130公斤银和一条金腰带,而南宋不允许出口银。金腰带倒可能来自蒙古。”
————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前总经理罗伊·马丁
在南海Ⅰ号出水之际,20年前发现古船的另一当事人―――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也浮出了水面。
昨晚,记者与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前总经理罗伊?马丁取得联系,他认为,根据当时在船上发现的文物,南海Ⅰ号可能为元代沉船。
20年前英方代表露面 1987年,交通部广州救捞局与这家英国公司合作,欲打捞阳江海域一条名为“林斯堡”的18世纪荷兰沉船,意外发现了南海Ⅰ号上的瓷器与一条金腰带。
为保护文物,中方停止了与英方的合作。这20年间,国内几乎找不到关于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的信息。
12月21日晚,总部在美国纽约的一家网站上,一条转自印度某通讯社的关于南海Ⅰ号出水的帖子以当时最高的浏览量和回帖数被置顶。来自世界各地的网友热议南海Ⅰ号价值、中国政府将如何保护文物等话题。其中一个回帖中署名为“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前总经理罗伊?马丁”。
将整理当年资料讲述沉船往事 帖子中称,“这艘沉船是英国南安普敦海洋探测打捞公司发现的。当时他们正搜寻一艘18世纪的荷兰船"林斯堡"号。该公司和中国救捞局广州分局合作开展搜寻打捞。首次该公司就发现了宋代瓷器、宋代钱币、130公斤银和一条金腰带。后面两样东西表明这艘沉船可能是元代的。因为南宋不允许出口银。金腰带倒可能来自蒙古。”
1987年负责探测打捞现场协调与翻译工作的陈日喜证实:时任英国海洋探测打捞公司总经理、英方谈判代表确实名叫马丁。
24日晚,马丁给本报记者发来电子邮件,称他将整理当年的资料,讲述这一在中国打捞沉船的往事。在电邮中,他同时附上了4张1987年首次发现并打捞出的“南海Ⅰ号”上的文物陶瓷照片。
-现场 古船迈出上岸第一步 一小时移动10多米,因风浪太高暂停施工,何时登岸依旧是谜 昨晚9时许,古船迈出了上岸的第一步。
当晚潮水上涨了3米左右,海涛拍岸掀起2米高的浪花,“重任1601”甲板大约高出码头1米左右。
昨晚9时许,固定在码头两侧的两台卷扬机“嗡嗡”启动。装载南海Ⅰ号的沉箱压在16个气囊上,10根绷紧的钢缆绳拉着重达5500吨的沉箱,缓缓向岸边移动。岸上的吊机则不断吊起放掉气的气囊放置到“南海Ⅰ号”的前方做滚轴。
约一个小时过去了,沉箱在全潜驳重“任1601”上仅仅移动了10多米就停下来了。现场打捞人员说,海面风浪高达六级,出于安全考虑,暂停施工。
从“重任1601”到“水晶宫”最关键的是上岸,因船是移动的,而且受潮汐、海浪和大风的影响。此外,沉箱重达5500吨,从船上移动到岸上,随着重心的转移,船需要调整吃水深度来配合好岸边才能安全上岸,上述因素处理不好就会很危险。
另据了解,潮位已能满足拉移沉箱的条件,打捞人员将连夜施工,将沉箱拉至码头150米标尺处。
据介绍,“南海Ⅰ号”移动到岸上后,必须尽快拖离,因为海水中的码头承受力有限,在重达5500吨的“南海Ⅰ号”箱子重压下有可能受到影响。
昨天上午10时许,“重任1601”驳船开始准备与临时码头的对接,打捞人员每半个小时测量潮位变化。30分钟后对接成功,此时驳船的甲板高出岸边地面约半米,打捞人员随即铺设连接驳船与岸之间的钢板。下午4时至5时47分,16个气囊充气完毕。
-疑问 1古船上岸时间为何充满变数 昨天早上,驳船尾已和岸边对接,23日至今古船却始终在驳船上未能登岸。
昨天,大批记者不停打探上岸时间,但却得不到确切回答。按照此前打捞局对外公布的时间,古船会在昨天上岸。
“我现在也不知道具体时间。”昨日下午,在水晶宫施工现场,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筹建办主任冯绍文说。他现在最担心的是,古船能否在28日准时进宫。当天有个庆典活动,领导和媒体记者都要参加。
昨日下午5时,临时码头的警戒线范围不断扩大,延伸到距离岸边200米的位置。冯绍文带着几名水晶宫的施工人员打算到驳船上了解情况,但被一名带袖标的打捞人员拒绝。冯绍文只好站在码头边,望着百米外的沉箱。
按照交通部广州打捞局反复强调的说法:只有在潮水上涨到一定高度,“重任1601”甲板和临时码头之间达到合适高度时,才能上岸。这样才能确保古船安全。他们也是“看天行事”。
2脱水已三天古船有恙否 24日、25日两天,天气晴朗。呆在黑暗海底800年的南海Ⅰ号会不会不适应强烈的阳光曝晒?广东省文化厅副厅长景李虎介绍,23日下午,南海Ⅰ号驶向临时码头,在全潜驳“重任1601”有4名考古人员随行。他们将观察、收集、记录南海Ⅰ号出水后的各种数据变化,并进行资料记录。
景李虎透露,古船上堆积着2米厚的淤泥,船体两侧淤泥厚达1米。淤泥中含有水分,起到了保护作用。这几天,古船情况比较稳定。
他说,南海Ⅰ号进宫后,事前放置好的海水喷头将随后开启,每个小时在沉箱上喷洒海水,对古船保湿。(记者 许黎娜 许黎娜 涂峰王微梁艳燕 邱永芬 摄影:吴峻松 刘可 王昕伟) (来源:南方都市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