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国家地理》杂志日前公布了2007年的十大太空图片,下面就让我们看看这些令人惊叹的画面。
1月18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的上空抓拍到的最明亮的麦克诺特彗星。
第十:最明亮的麦克诺特彗星划过南半球
观测彗星还要小心别伤害到视力?这听起来有些稀奇,但当你盯着麦克诺特彗星看时,天文学家确实会提醒你不要直视它。今年1月初,北半球的天文爱好者就可以用肉眼直接观测到麦克诺特,到1月中旬,这颗“40年来最明亮的彗星”的轨道距离太阳更近,当南半球的人们在黎明和黄昏时分盯着地平线看时,可能就会被它“晃”到眼。图中的“惊鸿一瞥”是1月18日在新西兰克赖斯特彻奇市的上空抓拍到的。
NASA3月份公布了“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到的木星极光图与“哈勃”望远镜的木星图的合成照片。
第九:木星极光
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3月份公布了“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拍摄到的木星极光图与“哈勃”望远镜的木星图合成的照片。科学家们指出,木星极光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强度上都超过地球上同类现象的数百倍之多。美国的“旅行者-1”号探测器1979就曾首次观测到了木星两极出现的极光现象。
木星是太阳系最大的星球,磁场每隔10小时轮换一次,在其极地地区产生1000万伏的高压。根据目前流行的理论,木星卫星的火山活动中喷发出的带电气体会进入木星大气层,两者发生作用就产生了极光现象。但是这些火山带电气体是如何从一个相对小的卫星进至木星上的极地区域呢?这仍是木星的一个未解之谜。
太阳系在穿越银河系的星际磁场时(棕色线)像是一颗子弹。
第八:太阳系形状像子弹
图片展示了被带电粒子(黄色)包裹的太阳系在穿越银河系的星际磁场(棕色线)时的形状。5月11日出版的《科学》杂志利用美国“旅行者”号探测器提供的数据推测,太阳系在太空穿梭时像是一颗子弹。
从NASA公布的这样斯匹哲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来看,天鹰座星云的绿色背景中心正出现一大片被超新星爆炸灼烧地发红的区域,“创造之柱”正在超新星冲击波的路径上。
第七:超新星摧毁“创造之柱”
天文学家在今年1月预测,1000年后,地球上的人们将看到超新星摧毁“创造之柱”的景象。从哈勃太空望远镜在1995年拍摄到那些“柱子”以来,它们就成了天文学上的标志性图片。这些柱子由尘埃和气体云柱组成,位于天鹰座星云的巨蛇座恒星形成区,距离地球7000光年之遥。这就意味着我们现在看见的柱子,是它们7000年前的模样。而天文学家对1000年后的“预测”实际上可能已经在6000年前发生。
从NASA公布的这张“斯皮策”太空望远镜拍摄的照片来看,天鹰座星云的绿色背景中心正出现一大片被超新星爆炸灼烧得发红的区域,“创造之柱”正在超新星冲击波的路径上。
艺术家所绘制的想像图,NASA与欧洲宇航局共同研发的“惠更斯”号探测器在土星的最大卫星土卫六上的甲烷湖上漂浮着。
第六:外星可能存在“怪异生命”
在过去对外星生命的探索过程中,人类总是一厢情愿地认为“它们”应该和我们很像,科学界一直以地球生命为蓝本按图索骥,科幻作品中的外星生物和智慧文明在形式上也没能跳出地球生物圈与人类文明的模式,但“外星人”始终杳无音讯。
今年6月,美国国家科学院提出一份名为《行星系统有机生命的限制》的研究报告。报告围绕“生命构成是否有别的形式”这个核心问题,反思了以地球为中心(Earth-o-centric)的思考方式,并提出“怪异生命”的概念。报告指出,在没有水而富含甲烷或氨水的星球上也可能存在“生命”,但其形式可能是缺少DNA结构或其他分子的有机体。如果科学家按照这种思维重新打量宇宙,那么可能发现已知地球生物圈外确实别有洞天。在太阳系中,土星最大的卫星“土卫六”被科学家寄予厚望,认为这里很有可能存在“怪异生命”。
艺术家画出了距地球1.5万光年的超强磁星体释放大量x射线时的想象图。
第五:超强磁星体爆炸
这一距地球1.5万光年的磁星体位于人马座,它是一个旋转速度很快的小中子星,定期释放出大量的X射线。欧航局9月份的研究发现,这个星体在2003年的一次射线爆发是从它表面以下一个3.5公里宽的地点发出来的。而这个星体本身只有15公里宽,但质量居然与太阳相当。研究还发现,它是宇宙中磁场最强大的星体之一,相当于地球磁场的600万亿倍。
艺术家画出了距地球1.5万光年的超强磁星体释放大量x射线时的想象图。
第四:“宇宙之眼”旋涡星云
NASA2月12日公布的“斯皮策”太空望远镜的一张图片显示,来自慧星的尘埃将遥远的“旋涡星云”之“眼”包围起来。这个距地球700光年的彩色星云是一颗接近死亡的类似太阳的恒星在变成白矮星时释放出的外层气体物质。NASA科学家表示,星体周围的红色云雾是相互碰撞的彗星产生的星际尘埃造成的。
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拍摄到图片显示,液态水曾经流经火星表面层状岩石区的裂缝。
第三:火星表面曾有水
2月17日《科学》杂志报告称,NASA的“火星侦察轨道飞行器”卫星向地球发送的图片显示,液态水曾经流经火星表面层状岩石区的裂缝。这处岩石断面位于火星上的贝克勒尔陨石坑,从高处俯视可以明显地看到那些明暗相间的岩层中的裂缝。不过图中蓝色的区域是广阔的沙丘,并不是水。
这项发现令科学家非常兴奋,它暗示着火星表面下可能存在类似的溢水裂缝。
亚利桑那州大学月球和行星实验室博士后研究员克里斯?奥库伯说,“我们今天看到的火星表面将帮助我们一窥其地下曾经的景象。”
艺术家绘制的围绕一颗中子星旋转的怪异天体。
第二:中子星“吸食”小星体
今年6月7日,NASA的“雨燕”号(Swift)卫星观测到一个围绕一颗中子星旋转的怪异天体。中子星本身以非常快的速度旋转,每秒达到数百次,比厨房的搅拌机还要快许多。而那个距离它大约37万公里的以气态为主的天体则以低于每小时一圈的速度绕其旋转。
通常中子星会随着“年纪”渐老而旋转速度减慢,但图中的中子星的转速却维持稳定甚至有所增加。科学家认为,这颗中子星吸收了它的“追随者”的气体,就如艺术想象图中显示的那样。这种气体流动过程有时不太稳定,并会造成中子星亮度的突然爆发,这时在地球上就能观察到。
天文学家怀疑,这个系统曾经有两颗形成于数十亿年前的恒星。其中较大的恒星后来演变为超新星,然后是中子星,而较小的恒星膨胀为红巨星。大星体对小星体质量的“吸食”过程可能已经持续了几十亿年,而后者能存在的时间可能也不会太长了。
2月13日,NASA发布了“哈勃”望远镜拍摄的一张照片,NGC2440星云中心呈现出的亮点就是一颗白矮星,也是一颗行将死亡的恒星。
第一:类太阳恒星的死亡
尽管“哈勃”太空望远镜的主摄影仪在1月份出现故障,但是它在今年的表现仍十分出色,靠剩余的摄影仪拍摄到了一系列令人惊奇的天文图片。
2月13日,NASA发布了一张照片,NGC2440星云中心呈现出的亮点就是一颗白矮星,也是一颗行将死亡的恒星。通常来说,与太阳类似的中小质量恒星在演化到红巨星阶段后,它的外层物质将被释放形成一个由恒星残骸组成的星云,而其内部则以白矮星的身份走到生命尽头。
“哈勃”望远镜通过其宽视野和行星摄影仪2号拍摄发现,图中的白矮星距离地球约4000光年,表面温度达到20万摄氏度。白矮星所释放的紫色光线照亮了内核所喷射出的气体物质。天文学家强调称,预计不超过50亿年,我们的太阳也将燃尽,最终成为由星云包裹着的白矮星。(作者:康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