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26日电(记者王宇、吴晶、吴陈)2005年10月,中央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由此掀起了全面加强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大潮。
今年以来,在新农村建设的推动下,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农业农村发展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农村各项工作取得新的进展。
今年以来,各地克服严重自然灾害和病虫害的影响,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根据农业部的统计,全年粮食总产超过1万亿斤已无悬念,实现连续4年增产的好局面。棉花总产首次突破700万吨,糖料、蔬菜、水果产量再创历史最高水平,其他经济作物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扭转一度下滑的趋势,从9月份开始逐步得到恢复,总体上看,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总量充足,品种丰富,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明显改善,优质率进一步提高,保障了市场的有效供给。
在各项惠农政策的支撑下,农民收入保持连续四年较快增长,增收渠道进一步拓宽。农业部预计,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将达到4000元以上,实现连续四年增幅超过6%。从前三季度看,农民出售农产品的收入较大幅度增加,同比增长19.8%;农民外出务工人数增加,人均工资性收入较快增长;财产性和转移性收入继续增加。
与此同时,农业科技创新和应用步伐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在新农村建设的带动下,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试点工作启动,公益性农业行业科技专项和转基因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建设取得积极进展,农业高技术研究取得新的突破;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继续推进,3152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问题得到了解决;农村公路新建改建工作稳步开展,预计全年可超额完成30万公里的目标。
今年以来,我国耕地保护和建设力度加大,耕地数量快速下降的势头初步得到遏制。中央政府对新增建设用地总量调控力度加大,中央推进土地开发整理,安排中央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资金166.7亿元,土地开发整理总规模1170万亩,新增耕地105万亩。
人们可喜地看到,在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同时,农村教育、卫生、文化事业也取得发展,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
今年以来,随着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国家财政向“三农”领域的投入力度明显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深入实施,1.5亿中小学生的家庭经济负担得到减轻,全国实现“两基”的地区人口覆盖率进一步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覆盖2448个县(市、区),占全国总县数的8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口达到7.3亿人。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试点取得积极进展。广播电视电影、报刊等文化资源面向“三农”的节目时间、影片和版面逐步增加,农村群众的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农村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得到保护和发展。
同时,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也全面推开,全国2777个涉农县全部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贫困人口进一步减少。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得到加强,村民自治进一步完善,农村村务公开民主管理规范化建设稳步推进。面向“三农”的各种收费得到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农村社会治安继续好转,群体事件和恶性案件明显减少,农村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
农村综合改革也在不断深化,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保障进一步增强。乡镇机构改革试点不断扩大,农村义务教育体制改革有新的突破,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平稳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试点进展顺利,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启动实施。农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进展顺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迈出较大步伐。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