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杭州12月26日专电(记者屈凌燕)记者从日前召开的《浙江省气象条例》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浙江将在容易遭受气象灾害袭击的社区、村庄以及车站、学校、医院等公共场所建设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接收、播发设施。
这是即将在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浙江省气象条例》规定的,气象预警信息将进一步深入到千家万户。《条例》中强调,车站、港口、码头、商场、宾馆等公共场所传播气象信息的,信息内容应当适时、完整、准确,并标明信息来源。
此次《条例》通过立法确立了基层气象协理员的地位,明确规定易受气象灾害危害的地区,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应当确定人员,协助气象主管机构开展防灾知识宣传、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传播、气象灾害报告和灾情调查等工作。
浙江省目前建立了有7000多人的基层气象协理员队伍,在整个气象预警系统中他们发挥了“神经末梢”的作用,对于那些通讯手段落后的偏远地区群众,他们通过乡村大喇叭、敲锣等各种方式,及时把第一手气象信息传播到千家万户。
浙江是全国气象灾害种类最多、发生最频繁、影响最严重的省份之一,最近16年平均每年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达129.5亿元。
为切实提高气象灾害防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浙江省政府办公厅近日决定加快气象灾害预警信息接收系统建设,要求机场等公共场所采取多种形式及时传递灾害性天气警报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