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成都12月26日电(记者谢佼)元旦前夕,记者在成都市长寿路上随机采访时发现,背在小学生们身上的书包依然沉重,不少家长接到孩子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孩子的书包放到自己背上。
在长寿路口,记者和一名背书包的老大妈聊了起来。
她告诉记者,孙女今年才7岁半,背着书包要走老远的路,她每天下午都来接孙女放学,替她背书包。记者翻了翻书包,书其实并不多,但书包拎在手里依然很沉。
记者了解到,成都市曾出台过《切实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的若干规定》,将书包减负作为工作重点布置下去,要求家庭作业量减1小时,课外活动多1小时,睡眠时间多1小时。青羊区还成立了7个学区督查小组,不定时监测学生书包重量,对超重严重的学校要追究校长责任。记者观察到,在明确的措施下,孩子们的课业负担少了,书包里的书的确少了,但重量却变化不大。不少人认为,这和学具自身重量有关。
一名过路群众说:“我小时候书包就是绿色帆布做的,很轻很实用,现在的书包,用的都是厚塑料,里面很多格子,有的甚至还要加铜铁做装饰,想不重都难,越贵的越重。”
对此,教育专家苏文钰分析说:“原来觉得纸张不好,要把纸张质量提高一点,关心少年儿童,用最好的纸来印教材,结果就用铜版纸,但铜版纸分量较重,所以现在每一本书的重量也很重。社会各方面,印教材的人、做书皮的人,还有做学具的人、做书包的人,他们都在想办法做得更精致一点,更好一点,更高档一点,所以重量就不断增加上去。这样一下子装在孩子们的书包里,书包很重。这个问题应引起全社会的关心。”
据介绍,有关部门曾发现过一个孩子背着1.8公斤的书包,一称仅书包本身就重达1公斤。教育专家倡议全社会共同关注书包减重,除了教育部门改进办学体制之外,还要促使学具制作方想办法减轻学具自重,形成合力减轻学生书包的重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