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王立芳 袁韵
在成为《印象·刘三姐》山水实景演出的群众演员之前,阳朔县阳朔镇木山村20岁出头的莫桂才,是当地众多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之一。而今,他白天是家里餐馆的小老板,晚上则穿着民族服装去演出,有时还兼职做导游,他说:“这样的日子,以前做梦都想不到!”
莫桂才是广西众多依靠文化致富的农民之一。
在建设和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同时,广西正在探索一条以政府为主导、以整合和利用民族文化资源为核心、以特色文化项目为载体、以农民为建设主体、以富裕农民为中心,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建设和推动经济社会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文化致富”新路子。
“依靠文化能致富吗?”广西壮族自治区文化厅副厅长陈映红说,在实施“文化致富”工程之前,广西组织专家深入基层进行了调研,总结出了广西各地依靠文化致富的五种模式。
“阳朔模式”,以大型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为品牌、推进当地旅游业发展的文化项目带动型;“靖西模式”,以绣球和壮锦等民族文化产品为依托,使之项目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的民族生态文化型;“恭城模式”,以发展民族民俗娱乐文化为特色,开发生态旅游、建设富裕家园的休闲文化旅游型;“北流模式”,以农民自办文化节为载体,科技“搭车”引领发展农村循环经济的农业生态文化型;“横县模式”,结合本地农业资源、以文化知识致富型。
陈映红说,为贯彻落实十七大对文化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继续推进广西“文化致富”工程,广西将利用先进理念提升传统文化产业,挖掘传统产业、传统产品的文化内涵,增强市场竞争力,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据新华社南宁12月2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