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石家庄12月27日电 近日,河北省文物普查队在邯郸市峰峰矿区发现一处罕见的清至民国时期大规模民间“寨堡建筑群”,其占地面积达4万多平方米,并有街道互通,当地人俗称“王家大院”。
据《燕赵都市报》报道,此处建筑群位于矿区界城镇西老鸦峪村东,靠近河边,有一石桥与东老鸦峪村相连。
该建筑群以四合院为主(占95%左右),另伴有几处二层楼式院落。建筑物结构为砖木结构,硬山布瓦顶,布局上以正房(西房)南北厢房、东倒座、垂花门和影壁等部分组成,在街道交叉处设有穿心楼式堡垒建筑。
该建筑群的主要特点是:首先,所有院落均坐西朝东,与传统古建筑的朝向不同。其次,居住与防御一体,所有院落都有防御设施,八角楼上有瞭望室、射击孔。每处院落进门处都设有射击孔隐藏在影壁上及其他位置。设在厢房水缸下的地道以备防御失败后转移。再者,讲究装饰,如门窗上有木雕、房屋墙壁上有砖雕、影壁上有花鸟和树木砖雕。最后,东西向的一条路将建筑群隔开,北面建筑物少、档次较低,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南面建筑群规模大、档次高,占总面积的四分之三。
据当地发现的民国十六年王姓墓碑记载,这一大规模建筑群在民国时归当地王氏家族所有。王氏家族在清代曾出过一位国子监大学士。王氏在清代从河南迁移至此,在民国后期家境败落。现保存完整的院落有十几处,当地政府、村委会为了保护这一民居建筑群,近年已经将村民住户全部迁出另建新房,以期将来作为一处景点供人观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