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工业总会一位副主席有此预测。数十位港商在接受采访时无一人对此表示疑义 本报讯 55岁的港商房康达说:“到内地办厂20余年,今年最难!”香港《文汇报》在昨天的报道中称,对于北上港企的老板来说,2007年是在刀丛中走过的一年———发生了那么多让珠三角7万多家加工贸易港企心惊胆战的事情:成本急剧上升、劳工空前紧缺、内地产业政策快速调整、欧美贸易打压手段日趋残酷。
香港驻粤经济贸易办事处主任梁百忍预言:未来两年,数万港企都将面临生死攸关的抉择。
香港工业总会属下的珠三角工业协会,明显感受到来自企业的压力。在港商最为集中的东莞市,每月都举办外商与政府的协调会,不止一次出现港商情绪失控。秘书长张润冰说:“不少港商在东莞经营多年,投入半生心血,虽然舍不得离开,但却实在无力再支撑下去。”为了生存,至少三成港商2007年曾“走出珠三角找生机”。
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孙启烈说,其实很多港商对于在珠三角办厂已经意兴阑珊。他预测:珠三角近两年将有1万到1.5万家港企倒闭或被兼并。对于这个数字,记者采访了数十位港商,没有一人表示疑义。房康达在深圳租来的厂房里接受采访时介绍,今年在他周边倒闭的港企就有5家,而邻近的平湖则达10家。往年,平湖每年只有一两家港企倒闭。
梁百忍建议港企要尽快转型升级或者迁移,越早行动越好,动作太慢就可能被淘汰。
四大压力逼近港商 2007年内地港企如此窘迫,究竟面临何种压力?据香港《文汇报》报道,香港工业总会副主席孙启烈将之归纳成四大类———
一、成本急升2007年,生产成本上涨超过20%,其中只有5%到10%能够转嫁到客户头上,另外10%以上要港企从利润中拿出。但实际上,许多行业如钟表业,去年的利润就已经降到5%左右。
二、政策调整全球在环保、劳工保障等方面的要求不断提高,中国内地也不断调整政策,采取更严厉的措施限制企业,否则罚款很重。
三、外国壁垒为保护自身的利益,2007年外国出台了很多限制性的指令,对于抗风险能力较差的港企而言,这些指令往往是致命的,曾经轰动一时的香港玩具商张树鸿吊颈自杀案,就是一例。
四、员工奇缺。房康达说,招收员工从来没有今年这样艰难。他介绍,以前招人,在工厂外贴一张告示就万事大吉,但这种好事这两年已经一去不复返。
“三角债”增加 由于生存困难,港企之间都难以支付现金,“三角债”出现的频率也日益增加,据香港《文汇报》报道,“三角债”成了许多港企关闭的重要原因。
港商吴朝东最近就有这样的经历。一家港企向他订了2万元表针,但却付不起现金,他派人催了好几次都没有结果,于是自己带了四个工人去讨债。结果追回了1万,另外1万要一个月后才能拿到。“其实,我也知道他们不是不愿还钱,而是今年确实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同样是因为“三角债”,一家从1999年就开始经营的港资电子厂今年倒闭了。老板汤先生做电子加工,由于产品质量好,价格还开得比较高。有一家洋行向汤先生订了50万元的货,货做好了,钱却收不回来,由于资金周转不过来,辛苦经营多年的厂只能倒闭。在遣散完200多个工人后,汤先生已身无分文,空囊回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