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西安十二月二十八日电 题:百姓重价格更重质量
——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陕西抽查侧记
记者 冽玮
进入二00七年,在“涨”声一片的物价波动中,中国老百姓对食品支出的承受力受到考验,在精打细算“开门七件事”的同时,也相信“民以食为天”愈老弥新,食以“安”为先则警钟常鸣。
从二十六日开始,记者跟随全国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专项整治行动验收小组,对地处内陆的陕西进行了抽查。宝鸡市“凯司令”蛋糕屋糕点师傅乔亚婷告诉记者,他们一律实行严格的进销台账监督制度,含水分高的糕点保质期三天;普通点心八天,保质期一过全部用于喂猪。她说虽然这个店的蛋糕价格稍高于同类蛋糕屋,但老百姓还是趋之若鹜,已连续开了十二家连锁店。
在宝鸡市人民街综合市场,正用早餐的锅炉工段师傅透露,他买一碗豆沫和两个肉包子,共花两元四角人民币。与路边小吃摊相比,他更愿意在有监管制度的综合市场吃饭,图个放心。
据统计,通过四个多月的专项整治,陕西省二十一个大中农产品批发市场纳入监管范围;一千九百八十六家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取得食品生产许可证;四千两百零四家食品小作坊签订承诺书;两千五百七十一个现场以上食品市场、超市建立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四万三千两百个乡镇、街道、摄取食品经营店建立购销台账;三万八千三百八十八家县城以上餐饮经营单位建立原料进货索证索票制度和购销台账制度。
二十八日一大早,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副局长蒲长城来到位于南郊的西安0六七综合市场,用陕西方言向忙碌的摊贩们询问肉类、蔬菜零售价;用手抓起一把辣椒面,放到鼻子边仔细嗅;还品尝了一位摊贩刚出锅的豆沙饼。他对在场的群众说,初步实现小康后,大家的健康意识相应提高,对食品安全的关注也越来越多。民以食为天,把好“进口”关,保证老百姓的食品安全,是中国政府正在抓的大事。
蒲长城还表示,专项整治只是一个手段、一个过程。比如对食品来讲,整治的目的就是要建起一个链条,从养殖、加工到生产消费,都建立一套严密监管的体系;同时,还要建立一个覆盖全社会的,或者也可说是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监管网络。
有关资料显示,经过专项整治行动,陕西共整治帮扶各类基本具备生产加工条件的食品小作坊一千八百多家;关闭取缔不具备条件的小作坊三百三十多家;端掉涉及米、面、油、酱醋、肉制品、豆制品等二十七种产品的黑窝点一百一十九个。目前,此间滥用食品添加剂和使用非食品原料生产加工食品的违法行为基本得以杜绝。
(责任编辑:张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