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北京12月30日电(记者桂涛 贾楠)正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读书的莫里斯称自己是“中国制造”。
9年前,这个西非国家贝宁的黑人小伙子来华求学,先后在中国拿到了学士、硕士学位,现在,他正在为获得博士学位而努力。
莫里斯受益于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向贝宁留学生发放的 奖学金,这是中国对非援助的一项传统内容。
在中国的求学经历使莫里斯深切感受到:援助是中非关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也为国际社会所关注。因此,他把博士论文的题目定为《中国的国家利益与对非洲国家的援助》。“这个题目由非洲人来做可能最合适,”莫里斯说。
贝宁很多地方都有中国援建的项目,在莫里斯家附近,就有“友谊体育馆”和中国文化中心,这让他对中国援助一点都不陌生。
派遣援非医疗队是中国对非洲援助的内容之一,但自小生活在城市里的莫里斯没有机会见到中国医疗队,“因为他们从不在大都市待着,总是往条件恶劣的偏远乡村跑”。
莫里斯在博士论文中写到,新中国与非洲国家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中国政府发布了《中国对非洲政策文件》,强调在经济上要“合作双赢”,这是中国对非援助发生的重要变化之一。
“中国对非洲的援助,提升了自己在非洲的国家形象。”他说,“当贝宁建筑项目招标时,中国建筑公司是最受欢迎的。”
莫里斯列出了50年来自己印象深刻的中非关系大事,其中包括周恩来总理上世纪六十年代访问非洲和2006年11月举行的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
当年,周总理访非期间提出了中国对非洲国家援助政策的八项原则,强调中国政府严格尊重受援国的主权,中国提供的援助绝不附带任何条件。
在近半个世纪后的北京峰会上,胡锦涛主席提出扩大中国对非洲的援助,到2009年使援助规模比2006年增加1倍。
有些人指责中国援助非洲是别有所图,莫里斯并不同意。他说:“新中国成立后一直为苏丹提供援助。可是苏丹直到上世纪80年代末才发现大量石油资源,你能说中国之前对苏丹的援助都是别有用心的吗?”
还有人说中国向非洲倾销商品,莫里斯说,非洲能找到许多标明“中国制造”的商品,“但它们都是按非洲人喜好设计的,是非洲化的,而且价廉物美,受到人们的欢迎”。
至于所谓中国对非洲进行“文化侵略”的说法,莫里斯表示更不能认同。他说,事实是,非洲现在还看不到更多有典型中国文化元素的东西,即使有一些,也绝不会取代非洲文化,只会让其变得更丰富多采。
“如果有一天发财了,我会在家乡盖一座青砖灰瓦的中国式别墅,还要把我最喜欢吃的炸酱面带到非洲,让更多的同胞享受到中国饮食文化之美。”莫里斯说。
莫里斯喜欢中国文化缘自他学说相声的经历。作为知名相声表演艺术家丁广泉的洋弟子之一,莫里斯现在已是出镜率颇高的知名相声“演员”了。
他甚至设想把相声与自己的外交专业联系起来。“相声和外交都是语言的艺术,”莫里斯说,“"相声外交"可能会像当年中国的"乒乓外交"一样,成为民间外交的一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