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18.5吨的砖壁被整体搬迁。
《扬子晚报》供图
在乡间的一座小山下度过了1500年后,位于江宁镇陈塘湖村一座南朝贵族古墓终于搬到了城里的新家——南京市朝天宫后山。对一座有着1500年历史的大型砖砌古墓进行整体搬迁,且行进三十多公里未损,这在江苏文物保护的历史上还是首次。
今后,游人便可以欣赏到这座古墓砖壁上栩栩如生的浮雕壁画。
莲花砖拼出佛塔
去年11月,南京市博物馆考古队在江宁一处砖瓦厂的取土点发现了这座千年古墓。
这座南朝砖石墓内饰十分华丽,几乎每块墓砖上都有画像,精美的莲花纹、刻有青龙白虎的神兽纹以及双手合十的仕女像让人惊艳。值得一提的是,墓室后壁还有用莲花砖拼成的两座佛塔,这样的结构设计在国内也属罕见,堪称南朝高等级的贵族墓葬。
南京市博物馆进行了江苏文物保护史上的第一次尝试——把古墓后壁、甬道等精华部分整体搬迁进城,在博物馆内保护陈列。
搬迁修复克服三大难题
“以前的古墓搬家都是把墓砖一块块拆下、编号后再恢复原状。”古墓搬迁总指挥、南京博物馆文物修复与保护工程师汪桔生介绍,整体搬迁面临三大难题。首先是古墓重达十几吨,难以均匀受力起吊;二是在地下深埋1500年后,所有的青砖都“酥”了,看着是完整的,一旦移位就会开裂;三是精华部分的后壁只露出一半,另一半深埋在土中,稍有不慎泥土坍塌,后果将不堪设想。而此时恰逢南京的多雨季节,为完整取出增添了难度。
为了防止破坏后壁完整,专家首先对后壁进行了内部加固,将木头做成模型,塞进佛塔后壁的缝隙,并用高弹力聚氨酯泡剂填缝定型。接着,他们在墓底打上一层厚厚的防腐钢板,并在最底部围焊“工”字钢,形成了坚固的框架结构。文物部门还在外围焊接了几十根钢材,形成了坚固的框架结构,最后才用大型起重机将18.5吨重的古墓后壁起吊到大型平板车上,整个搬迁距离达到三十多公里。
“在吊运的途中,还发生过倾斜和震动,但是内部加固到位,才使得整个后壁丝毫未损。”汪桔生告诉记者。
“木屋”空气流通防腐蚀
近日,整个古墓甬道、佛塔等精华部分都已经被整体陈列起来,只有后壁还被封着,上面遮了一层厚厚的挡雨帆布,而工人们正在紧张地搭建着一个木结构的棚状建筑。“这次我们采用的是木结构的方案,亭子顶部和柱子则将统一用防水性强且不易变形的杉木,亭子顶部将由两层木板构成,中间垫一层油毛毡,外层木板再涂上防水漆。”工作人员介绍。
“这次保护工作的首要任务是防止雨淋,风化对这种青砖结构墓葬的影响微乎其微,所以这次只是修建亭子进行加顶保护。如果将其封闭起来,就没办法通风,里面的湿气反而会引起腐蚀。”工作人员说。
记者发现,整个“木屋”的基本构架已经清晰,墓葬的底部已经用水泥板加固,外加槽钢固定,但是仍然无法看清全貌。工作人员表示,南京市博物馆已经否定了多个建筑方案,原因就是建筑风格要么太现代,要么太古老,与这座六朝墓葬风格不统一。“建筑风格肯定要跟墓葬的朝代相符,也就是说要有六朝遗风,这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出发点。”这位工作人员表示。
“春节前这个亭子就将开放,市民们到时候可以前往南京市博物馆参观了!”南京市博物馆馆长白宁向记者表示。
(综合《新闻晨报》、《南京晨报》)